印度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智能手机最大出口国
最近,美国有线电视网与彭博社等媒体发布了一则新闻,宣称印度首次超越中国,成为向美国出口智能手机的最大供应国。这个消息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但紧接着,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消息的来源是美国一家市场咨询公司。该公司追踪了今年美国的智能手机进口数据,发现来自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达到了44%,而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现如今仅占25%。由此,印度成为了美国智能手机最大来源国,首次超越了中国。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苹果公司密切相关。根据这份报告,苹果为避免中美贸易争端的负面影响,将其原本在中国的手机生产线迁至印度。印度获得了苹果手机的生产线后,开始在当地生产这些设备并返销美国,逐步成为对美出口智能手机的主要供应国。与此同时,虽然美国媒体报道中呈现出印度超越中国的姿态,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印度主要负责的是手机生产的下游环节,类似于多年前中国富士康的角色,印度的工厂主要承担的是劳动力密集的组装工作。
尽管表面上看是苹果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但苹果的智能手机所需的许多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和屏幕等,依旧需要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因此,印度的生产线仅负责组装,而非完全自主生产。而据《金融时报》援引的中国经营报报道,苹果公司表示到2026年,他们计划将大部分iPhone 18系列的生产都转移到印度,预计未来的iPhone将主要依靠印度的工厂进行生产。
苹果公司在不断地调整其供应链布局。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印度工厂的出货量达到400万部,同比增长了39%。随着印度本国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产业环境的逐步成熟,预计未来印度工厂的出货量还会继续大幅提升。然而,尽管印度的制造数量持续上升,其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仍然面临着明显的短板,特别是在供应链方面。印度本土零部件的配套率不足30%,许多关键元器件如仿生芯片、OLED屏幕等依然需要依赖从中国、韩国等地进口。
对于印度的电子制造业而言,缺乏本土供应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芯片、屏幕和镜头等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上,印度仍然无法自主生产。现阶段,印度的工厂只是在进行简单的组装工作。据中印越电子企业协会秘书长透露,苹果在早些年就已经将全球的三大生产基地设定为中国、越南和印度。至今,这三大基地已各自承担了不同的生产任务:中国主要负责制造本地市场所需的产品,越南生产iPhone以外的其他电子产品,而印度则负责生产供全球市场(除中国外)的iPhone。
中国在电子制造领域已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技术成熟且产业链完善。与此同时,较低的人力成本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优势。据产业报告显示,中国富士康在iPhone的制造良品率高达98%,而印度的iPhone工厂良品率仅为85%。这一差距直接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上升。在一些零部件如连接器、机械部件和金属外壳的制造上,中国的综合效益依然是最优选择。
此外,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成本等方面也面临许多挑战。根据《德国之声》5月的报道,印度生产的iPhone相较于中国制造的版本,成本上升了5?0%。不仅如此,印度还面临来自美国政府的多重压力。路透社曾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不希望苹果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并且希望苹果能够将生产搬回美国。如果印度无法与美国达成满意的合作协议,特朗普还威胁称将对印度加征更高的关税。
尽管印度在对美国的iPhone出口上占据了较大份额,但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高级分析师Chaurasia表示,全球范围内的大部分iPhone仍然来自中国制造。彭博社在2022年发布的一项产业报告指出,如果苹果希望将10%的产能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地区,预计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转型。因此,尽管印度的地位逐步上升,苹果的供应链依旧深受中国制造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