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的固沙区内,无人机呼啸而过,将携带的固沙材料精准地投放在指定区域……
2025年,格尔木市积极探索科技治沙新路径,通过集中引进包括无人机运送系统、机械化压沙设备和“双网膜沙障”铺设机及配套技术在内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成果,突破传统治沙模式的效率瓶颈,为沙漠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在沙丘起伏、沟壑纵横的沙漠区域,固沙材料需靠人力或车辆绕行运输,耗时费力、效率低下的材料运输成为制约治沙进度的“卡脖子”问题。此次引入的无人机单次飞行可载重80-150公斤,覆盖距离达1公里左右,从临时起降点起飞,能够精准地将材料投放到指定区域。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还可同步对作业区域进行航拍测绘,实时反馈沙丘形态的变化,为治沙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采用的机械化压沙设备,能快速对流动沙丘进行平整压实,显著提升地表的抗风蚀能力;“双网膜沙障”铺设机则实现了新型复合沙障的机械化铺设,配套技术通过双层网膜结构增强固沙稳定性,较传统草方格沙障使用寿命延长3至5年,固沙效率提升40%以上。
格尔木市林草局负责人表示,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实现了治沙质量的标准化提升。是格尔木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西北地区沙漠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样板”。
记者马振东 通讯员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