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7月28日至31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安徽合肥举办。本次大赛于2024年12月正式启动,共设32个赛区,并在香港、澳门地区设置选拔赛。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5000余所大中专院校及中学的近18万名学生参与,经过各赛区选拔,最终270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在现场同台竞技,充分展现了创新风采与青春活力。
大赛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设置了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类项目。天津共有10支参赛队、26 名选手参赛,凭借出色表现与团结合作精神,分别在创意作品-人机协作(大学组)、科技改变生活(中学组)比赛中斩获特等奖,此外还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充分展现出天津青少年学子卓越创新能力与良好精神面貌。
决赛现场,选手们围绕“人机协作”“科技改变生活”“未来太空车”三个命题,从理论构想到模型搭建,从技术原理分析到实际场景应用,展现出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出色的动手实践能力,彰显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科技创新的无限追求。指导老师祁宇明表示:“通过参与这样的全国性活动,同学们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选手们纷纷表示,比赛开阔了视野,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少年朋友,更加坚定了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决心。
作为本届大赛天津赛区初赛、复赛承办单位,天津科技馆多措并举,为赛事的顺利开展和天津赛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积极宣传推广,广泛组织发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优势,与区级组织单位联动,动员全市16个区 166所中学、15所高校的12000余名教师、学生报名参赛,申报参赛作品2655项,覆盖面和参与人数均创历年新高,天津赛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培养教师队伍,提升参赛水平。4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从专业角度深度解析大赛命题立意、考核维度和评价体系,并结合往届优秀案例,总结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方法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在项目中的体现形式,有效提升教师的赛事指导水平。三是加强选手培训,提升综合能力。综合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以线下集中培训、线上模拟答辩等形式,为选手们提供持续支持,让选手们能够随时向专家和辅导老师请教,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进展。
今后,天津科技馆将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贯彻落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打造各类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品牌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激发创新潜能的平台。同时,不断完善和优化赛事组织工作,提升赛事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更多青年学生实现创新梦想助力加油,为我市后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