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济南报道
当渤海深处的长岛渔民们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海上养殖网箱数据时,歌尔光学实验室的工程师们正依托全球最大AR/VR人体数据库优化产品设计……这样的场景,正是山东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实。
8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来自山东省大数据局、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工信厅、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对山东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 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
8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
从“沉睡”到“涌流”,山东正多管齐下唤醒数据价值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着重突出了数据赋能,要求以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从强化数据要素优质供给、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推动数据要素合规运营、加快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等方面,明确了释放数据价值的具体措施。
为了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实施意见》要求,分类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和授权运营。
山东省大数据局局长王健介绍,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推动“整体授权+分领域授权+依场景授权”的模式,分别明确了授权运营的路径和方法,既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安全。在企业数据授权使用方面,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双向公平授权,相当于在企业间建立更高效的“数据朋友圈”,共同做大市场。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推动数据挖掘利用和价值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烟台已在数据确权、流通与赋能等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今年6月13日,烟台烟草公司持有的“烟草消费域数据集”获颁全省首张具备司法效力的数据产权登记证书。这份由律师事务所与司法鉴定机构双重认证的凭证,不仅标志着数据资源权属认定的重大突破,更成为山东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破冰船”。通过“统一ID”技术打通工商零消全链条,烟台烟草构建起高价值脱敏数据库,实现“支付即识别、消费即记录”,让数据真正成为驱动精准营销的新引擎。
“数据产业生态需要更多‘小巨人’和‘独角兽’。”王健表示,山东将大力培育数据采集、治理、交易等全链条企业,支持企业剥离数据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并加大国内外数据企业招引力度。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山东正将工业优势转化为数实融合胜势
作为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山东实体经济底子厚实,数字经济势头强劲,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让“两股绳”拧成“一股劲”,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关键抓手。
《实施意见》专门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明确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做到时间目标更加具体,重点任务更加细化。
在王健看来,山东是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产业基础雄厚,数据应用场景丰富,这是山东的突出优势,也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建成运营的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已服务企业超过1.67万家,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难题。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8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家,均居全国第一,卡奥斯连续6年蝉联全国“双跨”平台榜首。分行业试点建设“产业大脑”112个,打造数据驱动、AI赋能的“晨星工厂”5657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达到69,位居全国第二。
在威海的迪尚集团设计中心,设计师轻点鼠标,AI大模型瞬间生成千套服装方案,人体数据库精准匹配全球客户体型。“从设计到生产,全链条数据驱动让效率提升30%。”该公司技术总监介绍,平台年服务4000家供应商,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6000多家企业新增销售额超十亿元。不远处,天力电源科技车间里,“D×4M”智造平台正动态优化生产排程。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借力数据要素,近五年在产能提升60%的情况下,用工反降6%。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安文建表示,下一步,省工信厅将统筹推进工业领域知识图谱库、多模态标准数据集、垂直行业语料库和工业智能中枢等“三库一中枢”建设,加快建设工业可信数据空间。加快培育“100+”重点大数据企业,打造“100+”优秀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打造一批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提升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加速赋能产业链群数智化转型升级。
硬核技术突破产业瓶颈,科技引擎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经济还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山东的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山东省科技厅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3个重点产业出台了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产业数智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介绍,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方向,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方式,近三年布局重大科技项目超50项,支持财政资金超11亿元,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显著提升了我省数字经济产业核心竞争力。
其中,浪潮集团自主研发了3大类9款服务器高端芯片,实现计算型、均衡型、存储型服务器100%全国产整机系统方案设计,新增整机服务器销售收入10.9亿元;歌尔光学开发行业首款30度单层树脂衍射光波导产品,建立10万+全球人体数据库及业界首款适用于AR/VR设计的标准人体分类模型,新增产值79亿元。
在位于肥城市的华鲲振宇北方生产基地,崭新的AT9508G3 AI一体机从破土到下线仅97天。项目经理王锟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台搭载鲲鹏处理器的一体机性能提升30%而成本减半,单机即可部署DeepSeek大模型。
此外,随着山东天岳成功研制全球首款12英寸(直径300mm)碳化硅衬底,标志着我国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山东省科技厅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畅的问题,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要素,高水平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推动高校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王钟伟提到,截至目前,汇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校院所研究成果500余项,挖掘企业技术需求400余项,技术成交超过1.45亿元。
“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等需求,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王钟伟表示,山东正加快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从“陆地向海洋”全域覆盖,通信网络建设跑出“山东速度”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离不开算力的支持。《实施意见》提出,将聚焦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围绕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持续推进网络设施建设,科学布局算力设施建设,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型网络设施,推动低空互联网建设,鼓励智能计算等高水平算力发展,引导企业优先建设应用人工智能算力。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孟强介绍,近年来,山东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山东信息通信业深入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5G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厚度大幅提升,全省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5G”,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底座。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山东5G建设年均投资超100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26万个,投资和建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山东省连续两年在主要城市移动网络质量评测中名列前茅;网络由“陆”向“海”,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在鲁辽航线实现全国首个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有人居住海岛、海岸线、国家级海洋牧场均已实现5G网络覆盖。同时,“连接山东”布局不断优化,青岛出入口局建设快速推进,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总带宽全国领先;16市已实现200G/400G光传输系统高速互联,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2位,全省行政村均具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
孟强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实施“底座新升级、数智新赋能、科创新驱动”工程,构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双千兆”普及提质,“双千兆”网络将向自然村延伸;加快5G网络升级演进,今年计划新增5G-A基站超1万个;出台低空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设5G-A通感一体基站100个,助力低空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5G轻量化基站覆盖全部应用区域。加速万兆光网试点部署,推动60个试点取得实效。
随着《实施意见》的落地,山东数字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将超10%,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的化学反应将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黄海之滨到泰山脚下,一场以数据为钥、开启产业新未来的变革,已在齐鲁大地全面展开。
责编:高雪婷
审签:马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