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工关注 高工锂电 2025年07月28日 18:24 广东
电池要在本轮浪潮中实现从“供应商”到“产品联合定义者”的升维。
以AI为代表的硬件终端生态正在重塑电池未来。
豪鹏科技董事长潘党育的判断是AI的快速落地,将电池推入了必须重构形态、安全和能力边界的时代。
从AIPC、AI眼镜、AI玩具、再到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终端智能化”的变革正加速到来。
消费电子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回升至12.3亿部,同比增长3.4%,其中AI大模型手机出货占比超35%,带动高端机型电池容量均值提升至5200mAh(较2022年增长18%)。
据测算,2025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有望达2.15亿台,其中AIPC占比将超40%,单机平均电池容量预计突破70Wh,较传统机型提升30%以上。
而AI终端的快速涌现,能源系统的形态、安全性、密度和空间适配能力,正成为限制产品创新的关键瓶颈,将电池产业拉向“高性能刚需化”道路。折叠屏手机、超轻薄本首批固态电池商用也映射出电池的“升级需求”,2024出货已达 1200 万只,预计2025至少翻3至5倍。
成立超过二十年的豪鹏科技,正聚焦“AI+固态电池”做深度战略转向,在AI浪潮中站上核心动力系统的新起点。
潘党育表示,AI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固态电池是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二者的叠加将会带来行业的重新洗牌,下游的市场空间正从“潜在蓝海”加速转化为“刚性需求”,而这次豪鹏科技要实现从“供应商”到“产品联合定义者”的升维。
AI拉动需求+AI赋能电池
AI设备的计算能力大幅提升,直接带来功耗的剧烈增长。以AI手机、AI PC为例,集成了大模型推理能力的终端芯片要求电池在单位时间内输出更高功率,同时保持更长续航。
另外,AI设备高度集成、形态多元,对电池的空间适配性和封装方式提出新挑战。AI眼镜、智能耳机、AI玩具等小型化设备要求电池具备更灵活的结构设计能力,例如支持极限轻薄、异形定制、柔性封装等;而具身智能机器人、机器狗等,则要求电池系统具备模块化、可快速更换、抗高负载振动等能力。
更关键的是,更大型的物理AI中,如无人机、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场景,使用频率更高、运动强度更大,面临跌落、冲击、挤压、过热等极端使用工况,对电池的安全稳定性提出极端要求。特别是在高端场景如油井、高铁、航空器等,电池一旦失效将带来不可承受的后果。因此,电池必须具备更高的抗物理损伤能力、更智能的热管理设计以及更低的安全失效概率。
此外,AI技术本身也正在反向塑造电池设计。AI驱动的电池仿真、电芯结构优化、寿命预测、智能管理系统(BMS)等成为提升产品开发效率与性能表现的重要工具。这也倒逼电池厂商实现研发-运维-生产多维度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而在这种“AI拉动+AI赋能”的双轮驱动下,豪鹏科技喊出“AI+固态”的口号,是顺势而为,更是前瞻判断下的主动卡位。潘党育将这一战略称为:“All for AI(结果导向),All in AI(能力重构)。”
电池技术卡位路径
潘党育表示,传统电池已逐渐无法满足安全、性能、体积三者兼顾的更高要求,固态电池是破解“不可能三角”的关键解法。
与专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型企业不同,作为消费电池老将,豪鹏科技市场导向明确,表现在技术迭代上“既要又要”的特点凸显,既争取全固态电池未来的产业制高点,又不放弃当前有商业化窗口的半固态、高硅负极等技术路径。
同时,豪鹏科技对现有产线进行设备升级,潼湖工业园已建成方形钢壳叠片专线用于匹配AI端侧设备的量产需求,同时对原有产线进行适配升级,使其能够兼容高硅电池与部分固态体系的柔性生产。
在现有液态电池体系中,豪鹏科技开发4.53V高电压硅碳负极平台,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满足终端产品的长续航需求。
半固态电池先行量产。7月豪鹏科技披露,公司已推出基于半固态技术的“软甲固电”新品,以多重主动安全设计实现穿刺、挤压等极端物理损伤场景下“不起火、不爆炸”的突破性安全表现。该产品已获头部品牌客户认可并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适用于航空器、高铁、油井、矿山等对安全性有极端要求的场景。
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试产。豪鹏科技技术覆盖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三大主流固态电池路线,配合终端品牌客户的AI新产品预研。
配合电池技术迭代路径,豪鹏科技在研发整体保持高投入的基础上,极为重视整合科研资源与自身产业化能力。
公司与香港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攻关固态电池材料开发、高能固态电池开发、全固态锂电池、纯硅负极、水性低成本高能电池开发、电极界面成膜、过充、DCR仿真分析、锂金属电池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
其中,关于固态电池在低堆砌压力下工作的这一产业难点攻关上,公司进行至样品阶段,能量密度≥1000Wh/L(380Wh/kg)、循环500次。
另外,豪鹏科技正通过引入机器学习、AI建模与数据系统,开展电池寿命预测、高熵材料开发、热仿真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提升;在制造端,则同步打造精益化、数字化的智能工厂体系,提升柔性响应与交付效率,实现研发—制造—验证的全链路进化。关于AI赋能电池设计,公司进行至试产阶段。
“AI+固态”市场先发
7月23日消息,豪鹏科技与专注于研发生产机器人动力模组的高科技企业深圳市宇智动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与宇智动力的合作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细分应用,均属于物理AI中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品类。豪鹏科技“AI+固态”战略决心侧面显现,锁定关键应用场景,实现“产品-客户-生态”的同步绑定。
不仅涉及电池性能本身,还包括动力模组效率、智能化控制、电池系统集成等更高维度技术协同,这与豪鹏科技向“产品联合定义者”的转型相符。
豪鹏科技披露,2025年三季度起,将正式向多家国际头部客户量产出货AI眼镜电池,并逐步推进机器人、机器狗等产品交付。
“AI+固态”战略之于豪鹏科技并非空谈。过往20年积累的全场景产品矩阵、全球优质客户群体,以及安全质量管控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助力豪鹏科技进军“AI+固态”。
在产品层面,豪鹏已构建起覆盖多种电池形态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涵盖方形、圆柱、扣式(软包/钢壳)锂离子电池及镍氢电池等全体系产品线。应用领域遍及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个人护理设备、车载T-Box、储能照明等多个终端场景,市场根基坚实且广阔。
围绕客户生态,潘党育多次强调,公司始终以“世界500强与细分领域Top10品牌商”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与头部客户的协同创新关系。
目前,豪鹏已与惠普、索尼、谷歌、大疆、哈曼、飞利浦、亚马逊、博朗等全球科技巨头建立了深度合作,同时成功拓展戴尔、微软、小米、iRobot等优质客户,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与全球影响力。
此外,豪鹏科技将“安全”视为产品价值的底线与生命线,在公司内部形成了根植多年的“SQDC”理念,即Safety(安全)、Quality(质量)、Delivery(交付)和Cost(成本)全面统筹、层层把控。为确保产品真正满足终端用户体验,公司在终端产品上市后进行反向验证测试,确保自身产品与终端表现高度一致。
整体上,“AI+固态”正重塑下一代智能终端能源标准。在电池技术加速分化的时代节点上,豪鹏科技已是领先的代表,但这场关于下一代能源形态的电池解法,尚在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