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选定一个题材,用100台国产老相机拍摄100个胶卷(尽量是相机不重复)。然后把相机送给有缘人(也就是进入我镜头中的人),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包括几项内容:
1、相机介绍;2、拍摄过程;3、有缘人的情况。
我把这个题材定性为“百台老相机赠送”,接下来它会重新回归大众,或许再也不会有被拍摄的机会但会被人收藏,或许被损坏和遗弃,这是工业化产品的最终宿命,但是我会努力把它拍好,写好它的故事。
百台老相机赠送之八十六:东方EF-35相机
生产年代:年。机身号:4350741,镜头号:--
一、相机介绍
这是天津照相机厂的产品,应该也是它的最后一款照相机了。
天津照相机厂诞生于1956年,只比北京照相机厂晚了三个月,却推出了中国第一台相机“七一”牌。
但这款试制机没有大量生产,只放了个“卫星”,就放下了,转而生产相对简易的“幸福”牌相机,从一型,到二型,其产量并不少,特别是幸福一型,花色品种很多,各种表皮纹路,如果想收齐,也是很难的。
在这之后天津照相机厂还推出了“晨光”单反相机,并有少量的生产,又放了一个“卫星”,接着又是轻轻的放下,走了简单旁轴相机的道路,推出了东方S1-S4型,但这款相机越后期越差劲,不仅功能上没有太大长进,而材质与质量是越来越邋遢。
这一时期天津照相机厂在民用相机上好像不太上心(在其他相机上还是有想法与作为的),虽然也用海鸥4B图纸,生产了东方双反相机,但其质量与外形都是一般般,可能是此类仿海鸥4B相机里最差的,真的不敢相信是天津相机厂生产的,他们后来也推出一款电测光的,但没有上市,只看到几台样机。
给人感觉在几家大的照相机厂家中,天津照相机厂是最不上心,最没有进取精神的,可能后来也是这几家照相机厂中最先倒下的。
而这款小东方相机,是仿日本雅西卡最简易的一款相机,镜头38mm,光圈F4,无自拍,有内置小闪灯,属于最低端的那种。
但就是这款简易小相机,却让天津照相机厂玩出了“花样”,竟然有二十三种不同的“款式”,当然了,都是外形上小打小闹,似乎是自娱自乐,现在看不思进取,到了极点。
二、拍摄过程
这款相机的操作非常简单,似乎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按上胶卷,随意拍就是,也没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出了不能自动卷片,就是傻瓜相机,或者就会后来的一次性相机前身。
但是我还是浪费了一个胶卷,一直不知道什么原因。
这款相机我先是按上一卷过期的彩色胶卷,并带到了哈尔滨,在巴洛克街区随意的拍摄了,但是后来冲洗中不知道怎么出了问题,没有洗出来。
没有办法我第二次使用了一卷400度的黑白胶卷随意拍摄了一些街景。
由于这次使用的400度的胶卷,所以我不敢轻易在阳光下拍摄,仅有的几张,也是严重的曝光过度了,而且颗粒还非常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胶卷漏光了,这个不知是什么原因,按理说相机一般不会啊。看照片,都是在前面,后面的没事,应该不是相机的问题了。
说实话,使用这种国产老相机,心里真的没有底,一是怕快门出现问题,二是怕卷片出现卡顿,这也是我使用国产相机经常出现的问题,还好,这次基本没有问题。
这台相机是我自己收藏的。
三、最后结局
这台相机我送给了亚细亚松茸酒董事长郑友先生,他也是松茸密酿第六代非物质传承人,研发生产的松茸定制酒,行销海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和郑先生是2024年年初相识的,五月我应邀到他姥爷家,采访了他97岁的老爷,记录了老人的跌宕起伏人生,发出后,影响很大,他说老人非常高兴,我给老人拍的照片也非常满意。
五月末,我和几个云南朋友趁到哈尔滨的机会,辗转到鸡东县拜访郑友,他热情的接待我们,并游玩了两天。我用这台小相机拍摄了一些图片。
可惜这次出现了失误,照片没有洗出来。这里也只能用后来补拍的黑白照片了。
我在试拍时都很随意,而拍摄的人物也很少。主要是有的时候拍摄的有些急躁,而拍人物还是需要摆布与光线,也就草就了。
胶卷与冲洗,均为沈阳孔德锋提供,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