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对于每个国家来说,AI芯片作为人工领域的核心硬件,其重要程度不必多说,英伟达,长期以来在全球AI芯片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拥有着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巨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美国英伟达给中国卖的芯片出现大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英伟达公司,更是发出质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国家网信办约谈,质问7月31日,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英伟达公司,就其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展开严正交涉。
8月1日直接发问“英伟达,拿什么信你?”
如果进口的芯片一旦出问题,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可能突然被切断动力,患者接受远程手术时设备可能突然黑屏,超市收银台的手机支付功能可能瞬间失灵……
这些听着像电影里面的情节,如果告诉你,这可能成为现实,你会不会后背发凉。
这些场景并非危言耸听,这件事不光中国急,前阵子俄罗斯被黑断网,星链也出现故障,现在芯片隐患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威胁。
面对质问,英伟达连夜回应称:"芯片安全功能仅用于合规审计,绝无恶意操控意图”,黄仁勋也多次强调"无人能远程访问或控制芯片"。
然而对中国来说,这样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正如别人卖给你一把锁,告诉你这把锁安全性打了折扣,但没告诉你的是,他手里还留着一把能随时打开你家门的万能钥匙!
这种安全信任危机不仅关乎商业诚信,更触及国家安全的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H20芯片的安全争议并非孤立事件。
美国一些议员此前已提出要求所有在美国设计的AI芯片都必须内置"遥控器"的提案,一旦发现芯片流向不喜欢的地区,即可远程"锁死"。
虽然该提案尚未成法律,但是暴露出的问题,让全球供应链感到不安。
对于H20芯片存在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风险质疑,英伟达唯有按照约谈要求,拿出令人信服的安全证明,才能消除中国用户的后顾之忧,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英伟达的困境,国产芯片崛起!
此次风波的焦点,英伟达H20芯片,是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版”AI芯片,与全球版相比,H20的性能被刻意缩水约80%,但却在关键部位保留了特殊“功能”。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英伟达此举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是技术限制,还是另有隐情?
英伟达的困境在于,芯片中的这些功能并非企业自愿设计,而是来自美国政府政策的强制要求,要求出口芯片必须带定位功能。
美国试图通过技术控制手段,延缓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维护其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
但美国的这一做法无疑是将英伟达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英伟达需要遵守美国的法律,另一方面,它又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需要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和信任。
这种两难的处境,让英伟达在面对中国市场的质疑时,显得有些无力和无奈。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立即作出强烈反应,A股市场上,跟英伟达相关的股票大跌,国产芯片逆势大涨,这一涨一跌之间,反映出市场对芯片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国产的信心。
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为昇腾芯片的崛起,现在华为昇腾芯片性能已经接近 H20。
数据显示,华为昇腾市场份额已从微不足道的5%飙升至23%,360等中国企业已宣布全面转向国产芯片。
这代表了市场心态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在芯片选择上,安全可靠才是首要考虑因素。
现在最头疼的是英伟达自己,要是拿不出安全证明,英伟达面临的是价值17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可能崩塌的风险,库存的百万芯片可能卖不出去。
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GPU市场的销量占比已从垄断地位降至70%,而国产阵营整体升至28%,此消彼长趋势明显。
网友评论:“直接别用你的H20”,现在企业选芯片,安全比便宜重要多了,这场风波下来,中国芯片国产化率冲四成不是梦,以后慢慢就不用指着外国了。
如果英伟达无法解决芯片的安全问题,重新赢得中国市场的信任,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
此次事件远非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一役,美国打着安全名义其实搞技术封锁,试图延缓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而中国的反击清晰有力。
一方面,中国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武器,要求外资企业技术透明化,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让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
另一方面,中国推动国企50%采购国产芯片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提高国家的科技安全水平,还能够促进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提升国产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有感而发这场芯片风波,给中国市场敲响了一记重锤,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和国土安全一样重要。
对于国产芯片产业来说,这场风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性能已逼近H20,虽然CUDA生态替代仍是挑战,但“有得选”已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