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初探寻
冒雨踏乡土
背
景
7月29日,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弘文学生协作会社团“三下乡”实践队秉持“传承中华文脉”核心思想,冒雨赶赴天津市静海区中翟庄开启实践活动。队员们迅速投入首日的调研与学习中,为后续文化宣讲及墙绘等活动夯实基础。
壹
调研学习,溯源文脉
团队成员们在村支部副书记阎子豪的引导下前往村委会进行学习,聆听徐庆华老书记介绍中翟庄村整体情况 。老书记在致开幕词时表示,非常欢迎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弘文学生协作会社团“三下乡”实践队来到中翟庄村,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够为村庄带来新的活力与思路,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他提到,中翟庄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村庄,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助力村庄更好地发展。
贰
观革命史诗,悟文脉源流
在调研中我们得知,抗战英雄杨瑞符的故乡,正是中翟庄村所属的西翟庄镇,中翟庄村村委会为实践队成员准备了观看《建军大业》电影的活动,通过重温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历史时刻,队员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奋斗不息的崇高精神,更是体悟到中华文脉既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传承,也是革命年代“舍生取义”的精神延续,抗战时期“宁死不屈”的精神凝练,先辈们以纸笔记录信念、传播真理,可见文脉传承离不开载体;这让大家对次日的“非遗造纸与红色文化·文脉交融”宣讲有了更深的思考,从千年传承的古籍经典,到革命年代传递思想的传单,纸张承载着文脉的流动与延续。无论是红色文化,抗战精神,还是传统技艺,都是中华文脉在不同时代的生动体现。
叁
精神融于民心,文脉藏于乡土
待到雨过天晴,团队成员们开始进行村落的实地走访,大家系统考察村落风貌,记录了适宜进行墙绘的地点;同时,通过与村民访谈了解当地文脉传承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成长中的青少年及儿童对于历史典故,传统技艺认知存在不足,对中华文脉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未能与脚下的土地相连。这进一步为我们明确了后续宣讲的重点方向:要立足实际,将中华文脉的叙述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抗战精神的传承,还是传统技艺的延续,都应该成为这群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文化课堂。
肆
总结
首日实践虽遇天气不佳,但队员们以扎实调研、深入学习,初步厘清了中翟庄文脉传承的现状与需求。后续,实践队将结合调研成果,以墙绘呈现田间物产生机,通过文化宣讲与特色创作,让抗战精神、革命传统、传统技艺与乡土产业一同融入村落肌理,助力中华文脉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供稿:刘杨智琢 刘静悦
编辑:刘杨智琢 宋朝
审核:李彦启 王娜 钱京京
稿件来源:弘文学生协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