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建筑业正面临着建筑垃圾激增的 “老大难” 问题。填埋占地、焚烧污染、资源浪费等痛点,让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布满荆棘。而丹麦的 RECONMATIC 项目开发的数字信息管理系统(DIMS),就像一把 “数字钥匙”,打开了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的新大门,其创新实践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DIMS 系统的核心功能
(一)设计阶段:精准规划,源头把控
标准化建模与关联:在建筑设计阶段,DIMS 系统借助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对建筑组件进行标准化建模。这一过程就如同搭建一个精密的乐高模型,每个组件都被赋予了明确的规格和属性。并且,通过与二维码、条形码或 RFID 射频识别标签进行关联,便于后续的追踪和管理。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取用,还是在建筑运营阶段对部件的维护,都能通过这些标签快速定位和识别相关组件。
唯一识别码分配:材料依据 GS1 标准分配唯一识别码(UID),从源头实现可追溯,确保每种材料都有独一无二的标识。想象一下,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都有专属 “身份证”,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其来源、生产批次等信息都能被清晰追踪,为后续管理提供坚实数据基础。
优化规划与预测:推广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FMA),在设计阶段就优化组件的生产与现场装配流程,提高建造效率、减少浪费。同时助力材料标准化,让废弃物预测更精准,为后续处理和回收做好准备,与全球绿色建造趋势高度契合。
(二)建设阶段:实时监控,智能记录
现场材料追踪:通过数字身份对现场材料进行扫描和追踪,实时掌握材料的使用情况和位置。施工人员扫码就能知晓材料剩余量、已用部位等信息,合理安排进度,避免积压浪费。
废弃物智能记录:废弃物容器配备传感器,实时记录废弃物类型、体积及来源。这些准确数据为后续处理和分析提供依据,让废弃物管理更科学。
关键信息存储:采用材料护照和建筑日志簿存储关键信息,有助于合规及再利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为后续材料和废弃物处理提供便利。
(三)运营阶段:实时监控,延续管理
数字孪生系统更新:更新后的 BIM 模型演化为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接收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实现对建筑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为维护提供数据支持,保障建筑安全高效运行。
废弃物记录连续性:维护或翻新产生的废弃物也通过系统记录,实现生命周期连续性,确保废弃物管理完整可追溯,避免 “断层”。
(四)建筑寿命结束阶段:科学拆除,资源回收
拆除前审计:使用 BIM 模型与材料护照进行拆除前审计,全面评估建筑材料和结构,明确可再利用和可回收部分,为拆除和废弃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再利用或可回收组件标记与分离:对可再利用或可回收组件标记并分离,便于后续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异地分拣与数据收集:机器人和 AI 技术辅助废弃物异地分拣,同时收集最终数据用于报告与分析,为管理和循环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项目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DIMS 系统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契合各国相关政策,为全球提供成功范例。
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集成 BIM、物联网、AI 等技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提升管理效率,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影响:通过全流程管理,最大化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新资源需求,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助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丹麦 RECONMATIC 项目的 DIMS 系统,用数字化手段为建筑垃圾管理难题给出了精彩答案。其经验或许能为我国建筑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让建筑垃圾真正 “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