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集中展现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战能力,从算力基础设施构建到行业智能体落地,全面验证了运营商在AI时代“筑基者”与“赋能者”的双重角色。国产化替代加速与场景化应用突破成为核心亮点,标志着通信行业正从传统网络服务向“AI+算力”的范式跃迁。
实战化AI能力驱动行业深度改造
在产业端,三大运营商通过垂直场景的AI智能体验证技术实用性。中国电信展示的“星辰纺织智能体”通过实时调控生产参数,使长三角纺织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长疵检出率超过99%,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方案。其自主研发的“预警-测评-防护-运营”四位一体安全中枢,可提前72小时预测网络攻击路径,准确率高达98.5%,为工业互联网筑牢安全防线。
中国联通则以“元景”大模型体系为核心,推出覆盖医疗、家庭与企业场景的轻量化智能体。医疗领域的肺结核辅助诊断模型准确率超过95%,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效率;面向家庭的“通通宠·AI”与面向企业的“UniAI+”平台,通过低门槛交互设计推动智能技术普惠化。这一路径显示,轻量化模型在降低算力消耗的同时,仍可满足高频刚需场景的精度要求。
中国移动的5G新通话功能集成AI速记、实时字幕与多语种翻译能力,将通信服务与AI技术无缝融合。该功能无需用户额外配置硬件或软件,直接通过运营商网络实现“零门槛”智能化升级,验证了通信基础设施与AI原生应用的协同潜力。
算力网络协同创新突破效率瓶颈
在算力与网络协同领域,运营商通过双向赋能机制破解效率难题。中国电信研发的广域智联技术,将千亿参数大模型的分布式训练效能提升至单数据中心水平的97%以上,带宽收敛比达到32:1,突破超长距无损训练的技术瓶颈。其单业务加密带宽提升至400G,传输效率较传统网络提升4倍,单比特成本下降30%,为超大规模模型训练提供了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打造的算力精品网出省带宽达4.7T,支撑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需求。网络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在跨区域医疗影像分析场景中,算力调度延迟降低至毫秒级,显著提升诊疗响应速度。
国产化替代与基建投入则为技术自主性提供保障。中国联通采购的87,020台通用服务器中,国产化占比超90%;中国移动建成全球运营商最大的单体液冷智算中心,其国产芯片算力占比达85%。2025年三大运营商算力领域投资持续加码,中国移动计划投入373亿元,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投资同比增幅均超20%,驱动算力从“基础设施”向“核心生产力”转型。
运营商通过AI技术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千行百业的运作范式。从安全防护到生产优化,从医疗诊断到家庭服务,实战化能力验证与算网协同创新共同构筑了数字经济的新型底座。这一进程中,国产化替代与场景化落地成为关键突破点,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技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