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今天分享的是:2024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45页

2024全球AI态度报告:研究者与医生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当ChatGPT在2022年底横空出世,仅用两个月就吸引1亿用户时,人们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近日,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4年人工智能态度洞察报告》,基于对全球123个国家近3000名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调查,揭示了这一群体对AI技术的真实看法——他们既期待AI成为工作助手,又对其伦理、准确性和透明度充满顾虑。

高认知与低普及:AI在专业领域的现状

报告显示,AI的"知名度"已渗透到科研和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96%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AI(包括生成式AI),其中ChatGPT以89%的认知度成为最广为人知的AI工具,远超谷歌Bard(40%)、必应聊天(39%)等同类产品。不过,"熟悉度"与"使用率"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仅11%的人表示"非常熟悉"AI(即频繁使用),54%的人尝试过AI工具,而真正将其用于工作的比例为31%。

这种落差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中国有39%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AI,高于美国(30%)和印度(22%);亚太地区整体对AI的熟悉度(13%)也高于欧洲(8%)。而阻碍使用的头号原因是"没时间研究"(49%),其次是缺乏访问权限(26%)和找不到合适工具(25%)。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角色也影响使用习惯。科研人员比临床医生更常使用AI:37%的研究者将AI用于工作,而医生和护士的这一比例为26%。在具体工具上,25%的受访者用过ChatGPT处理工作,而微软Office套件中的Copilot功能使用率仅为4%,反映出通用AI工具比专业场景工具更易普及。

期待与警惕:AI的潜在价值与风险

尽管使用尚未普及,多数受访者对AI的未来充满期待。95%认为AI将"加速知识发现",94%相信它能"增加学术和医学研究的数量",92%期待它为机构"节省成本"。在医疗领域,95%的临床工作者认可AI在诊断、患者总结等环节的价值;在科研领域,94%的研究者希望AI能辅助"回顾过往研究、发现知识空白并生成新假设"。

这种期待背后,是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85%的受访者认为AI能"解放时间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例如,医生们希望AI自动处理病历文书,研究者期待AI辅助数据分析,从而将精力集中在创造性工作上。微软2023年的报告显示,68%的职场人"缺乏不受干扰的专注时间",62%因"查找信息耗时过多"而困扰,AI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案。

但乐观情绪中夹杂着清醒。42%的受访者将"无法替代人类创造力、判断力和同理心"列为AI的首要缺点。临床医生对此感受更深:45%的医生和护士认为,医患沟通中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是AI难以企及的。此外,86%的人担忧AI会"导致严重错误或事故",81%担心它会"削弱人类的批判性思维",82%的医生尤其害怕同行"过度依赖AI做临床决策"。

虚假信息是另一大隐忧。94%的受访者认为AI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而AI生成内容的"幻觉"(即无依据的错误输出)问题加剧了这种担忧。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曾坦言,所有AI模型都存在幻觉问题,目前尚无彻底解决方案,这在医疗、法律等领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信任的基石:如何让AI更可靠?

报告指出,建立对AI的信任需要多重努力。58%的受访者认为,"训练模型确保事实准确、符合道德且无害"是增强信任的关键;57%强调"仅使用高质量的同行评审内容训练模型"的重要性;56%则看重"默认标注引用来源"的透明度。

具体来看,"信息时效性"被列为提升使用舒适度的首要因素。研究者和医生需要确保AI的训练数据是最新的——在医学领域,过时的诊疗指南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在科研领域,基于旧数据的结论可能误导研究方向。此外,71%的人期待AI工具的结果"仅基于高质量、可信的来源",这对依赖AI进行决策的专业场景尤为重要。

隐私和安全同样不可忽视。55%的受访者认为"保证输入信息的保密性"会显著提升信任,27%的人提到所在机构禁止"向公共AI平台上传机密信息"。在医疗领域,患者数据的敏感性使得AI工具的隐私保护能力成为核心考量。

共建负责任的AI未来

为推动AI在专业领域的良性发展,报告对开发者和机构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技术开发者而言,需优先"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幻觉和偏见;"增加透明度",明确标注AI功能并允许用户自主开关;"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尤其在医疗数据处理上需超越基础法规要求。

对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来说,首要任务是"明确政策并有效沟通"——目前44%的受访者"不清楚所在机构如何准备应对AI",33%不了解AI使用限制。此外,需"构建治理框架和专业团队",提供AI培训,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机构都能公平获取AI工具。例如,中低收入国家对AI的期待(32%认为会带来变革)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但预算限制(42%)阻碍了其普及。

总体而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对AI的态度呈现"谨慎乐观":他们认可技术潜力,却拒绝以牺牲伦理和准确性为代价。正如一位加拿大研究者所言:"所有新兴技术都有优缺点,关键是通过发展和规范,最大化其益处。"未来,AI能否真正融入科研和医疗的核心场景,或许就取决于这种"平衡"能否实现。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5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特别声明:[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鞠婧祎:从古装仙子到现代精英,演绎角色百态(鞠婧祎古话)

她通过一系列经典角色,将自身独特的气质与不同风格完美融合,展现出了她卓越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底蕴。鞠婧祎通过这个角色,展现了她对历史人物深刻理解的能力以及她自身气质中的独立与智慧。 通过这些经典角色,鞠婧祎不仅…

鞠婧祎:从古装仙子到现代精英,演绎角色百态(鞠婧祎古话)

医用C型夹 网友说:星球大战里面的钩爪枪?!(医用夹子种类)

它由金属(如钛合金、不锈钢)或医用塑料制成,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手术中用于止血的钛夹、固定骨折的外固定夹,以及帮助手部功能障碍者抓握物品的自助具夹等。功能多样:不同类型的C 型夹适用于多种场景,如…

医用C型夹 网友说:星球大战里面的钩爪枪?!(医用夹子种类)

当年为什么非要找女人来演许仙?时隔33年,赵雅芝才说出真实原因(当年为什么非要找个女人演许仙?赵雅芝说出真实原因!)

其实在演许仙之前,叶童已经在《碧海情天》中成功挑战了女扮男装,饰演了岳瑛这个英气十足的角色。在《新白娘子传奇》里,她将许仙的“呆”演绎成了“纯”,将“懦弱”演绎成了“善良”,让观众完全相信,眼前的许仙,真的是…

当年为什么非要找女人来演许仙?时隔33年,赵雅芝才说出真实原因(当年为什么非要找个女人演许仙?赵雅芝说出真实原因!)

陶昕然一句话问住薄永霞,提点李嘉格母女关系不能全听外人来评判(陶昕然采访视频)

在节目中,陶昕然还主持了一场“人生拍卖会”,为几对母女准备了如“勇气喷雾”、“真话转译机”、“超级分身术”和“超魅力眼镜”等有趣的拍品,让大家有机会通过这些道具实现自己未曾完成的愿望。 李嘉格提到,她参加这个…

陶昕然一句话问住薄永霞,提点李嘉格母女关系不能全听外人来评判(陶昕然采访视频)

一加Ace5至尊版,好评率高达99%,入手仅需2039元!(一加ace5至尊版和一加ace5pro)

一加Ace5至尊版后置5000万像素主摄,采用索尼IMX906传感器,拥有11.56英寸大底、f1.8光圈,支持OIS+EIS双防抖,在OPPO旗舰同款的影像算法加持下,让拍摄照片的色彩、细节、动态范围…

一加Ace5至尊版,好评率高达99%,入手仅需2039元!(一加ace5至尊版和一加ace5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