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今天分享的是:2024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45页

2024全球AI态度报告:研究者与医生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当ChatGPT在2022年底横空出世,仅用两个月就吸引1亿用户时,人们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近日,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4年人工智能态度洞察报告》,基于对全球123个国家近3000名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调查,揭示了这一群体对AI技术的真实看法——他们既期待AI成为工作助手,又对其伦理、准确性和透明度充满顾虑。

高认知与低普及:AI在专业领域的现状

报告显示,AI的"知名度"已渗透到科研和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96%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AI(包括生成式AI),其中ChatGPT以89%的认知度成为最广为人知的AI工具,远超谷歌Bard(40%)、必应聊天(39%)等同类产品。不过,"熟悉度"与"使用率"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仅11%的人表示"非常熟悉"AI(即频繁使用),54%的人尝试过AI工具,而真正将其用于工作的比例为31%。

这种落差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中国有39%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AI,高于美国(30%)和印度(22%);亚太地区整体对AI的熟悉度(13%)也高于欧洲(8%)。而阻碍使用的头号原因是"没时间研究"(49%),其次是缺乏访问权限(26%)和找不到合适工具(25%)。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角色也影响使用习惯。科研人员比临床医生更常使用AI:37%的研究者将AI用于工作,而医生和护士的这一比例为26%。在具体工具上,25%的受访者用过ChatGPT处理工作,而微软Office套件中的Copilot功能使用率仅为4%,反映出通用AI工具比专业场景工具更易普及。

期待与警惕:AI的潜在价值与风险

尽管使用尚未普及,多数受访者对AI的未来充满期待。95%认为AI将"加速知识发现",94%相信它能"增加学术和医学研究的数量",92%期待它为机构"节省成本"。在医疗领域,95%的临床工作者认可AI在诊断、患者总结等环节的价值;在科研领域,94%的研究者希望AI能辅助"回顾过往研究、发现知识空白并生成新假设"。

这种期待背后,是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85%的受访者认为AI能"解放时间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例如,医生们希望AI自动处理病历文书,研究者期待AI辅助数据分析,从而将精力集中在创造性工作上。微软2023年的报告显示,68%的职场人"缺乏不受干扰的专注时间",62%因"查找信息耗时过多"而困扰,AI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案。

但乐观情绪中夹杂着清醒。42%的受访者将"无法替代人类创造力、判断力和同理心"列为AI的首要缺点。临床医生对此感受更深:45%的医生和护士认为,医患沟通中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是AI难以企及的。此外,86%的人担忧AI会"导致严重错误或事故",81%担心它会"削弱人类的批判性思维",82%的医生尤其害怕同行"过度依赖AI做临床决策"。

虚假信息是另一大隐忧。94%的受访者认为AI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而AI生成内容的"幻觉"(即无依据的错误输出)问题加剧了这种担忧。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曾坦言,所有AI模型都存在幻觉问题,目前尚无彻底解决方案,这在医疗、法律等领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信任的基石:如何让AI更可靠?

报告指出,建立对AI的信任需要多重努力。58%的受访者认为,"训练模型确保事实准确、符合道德且无害"是增强信任的关键;57%强调"仅使用高质量的同行评审内容训练模型"的重要性;56%则看重"默认标注引用来源"的透明度。

具体来看,"信息时效性"被列为提升使用舒适度的首要因素。研究者和医生需要确保AI的训练数据是最新的——在医学领域,过时的诊疗指南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在科研领域,基于旧数据的结论可能误导研究方向。此外,71%的人期待AI工具的结果"仅基于高质量、可信的来源",这对依赖AI进行决策的专业场景尤为重要。

隐私和安全同样不可忽视。55%的受访者认为"保证输入信息的保密性"会显著提升信任,27%的人提到所在机构禁止"向公共AI平台上传机密信息"。在医疗领域,患者数据的敏感性使得AI工具的隐私保护能力成为核心考量。

共建负责任的AI未来

为推动AI在专业领域的良性发展,报告对开发者和机构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技术开发者而言,需优先"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幻觉和偏见;"增加透明度",明确标注AI功能并允许用户自主开关;"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尤其在医疗数据处理上需超越基础法规要求。

对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来说,首要任务是"明确政策并有效沟通"——目前44%的受访者"不清楚所在机构如何准备应对AI",33%不了解AI使用限制。此外,需"构建治理框架和专业团队",提供AI培训,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机构都能公平获取AI工具。例如,中低收入国家对AI的期待(32%认为会带来变革)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但预算限制(42%)阻碍了其普及。

总体而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对AI的态度呈现"谨慎乐观":他们认可技术潜力,却拒绝以牺牲伦理和准确性为代价。正如一位加拿大研究者所言:"所有新兴技术都有优缺点,关键是通过发展和规范,最大化其益处。"未来,AI能否真正融入科研和医疗的核心场景,或许就取决于这种"平衡"能否实现。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5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特别声明:[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身材惹火的周扬青!难怪能俘获1米83大帅哥!两人绝配

二、爱情路上的“三段式”曲折:从『罗志祥』到段星星,她经历了什么?爱情的路上或许会有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个对的人。周扬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它一定是生活…

身材惹火的周扬青!难怪能俘获1米83大帅哥!两人绝配

水亦诗带女儿搬到福建婆家定居,妈妈跟着照顾孩子,水均益显落寞(水亦诗女儿近况)

从北京到泉州,意味着这对新婚夫妻将暂时开启异地模式,一个在北京继续工作,一个在福建安顿家庭,地理上的分离,考验并重塑着他们的责任分工。 她展现了作为母亲和家庭主理人强大的执行力,而丈夫邹阳,则用另一种方式诠…

水亦诗带女儿搬到福建婆家定居,妈妈跟着照顾孩子,水均益显落寞(水亦诗女儿近况)

『金晨』《出发 3》封神!错的全是名场面,“便宜好用” 才是综艺顶配(『金晨』出道前图片)

前阵她包饺子翻车那段笑疯全网,明明拍着胸脯说 “北方人刻在 DNA🧬 里的技能”,转头就对着饺子皮双手合十“拜拜”,把王安宇看得直懵:“姐这是包符咒呢?” 她的 “错” 从来不是真失误,更像精准踩在笑点上的设…

『金晨』《<strong>出发 3</strong>》封神!错的全是名场面,“便宜好用” 才是综艺顶配(『金晨』出道前图片)

印空难唯一幸存者无法与妻儿说话 幸存者的双重困境(1985年印度空难)

2025年6月12日,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一架波音787-8客机在起飞后不到两分钟突然坠毁。这场事故夺去了279条生命,包括241名机上人员和38名地面人员

印空难唯一幸存者无法与妻儿说话 幸存者的双重困境(1985年印度空难)

荣耀9手机屏幕快照的多种便捷操作方式(荣耀9手机屏幕多少钱)

你是否正在寻找荣耀9手机的快捷截图方法?本文详细介绍荣耀9手机屏幕截图的三种方式——物理按键组合、滑动手势以及专业截图工具,帮助你轻松掌握这一功能。此外还将为你解析这些截图方式背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场景。

荣耀9手机屏幕快照的多种便捷操作方式(荣耀9手机屏幕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