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今天分享的是:2024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45页

2024全球AI态度报告:研究者与医生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当ChatGPT在2022年底横空出世,仅用两个月就吸引1亿用户时,人们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近日,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4年人工智能态度洞察报告》,基于对全球123个国家近3000名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调查,揭示了这一群体对AI技术的真实看法——他们既期待AI成为工作助手,又对其伦理、准确性和透明度充满顾虑。

高认知与低普及:AI在专业领域的现状

报告显示,AI的"知名度"已渗透到科研和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96%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AI(包括生成式AI),其中ChatGPT以89%的认知度成为最广为人知的AI工具,远超谷歌Bard(40%)、必应聊天(39%)等同类产品。不过,"熟悉度"与"使用率"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仅11%的人表示"非常熟悉"AI(即频繁使用),54%的人尝试过AI工具,而真正将其用于工作的比例为31%。

这种落差在不同地区呈现差异。中国有39%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AI,高于美国(30%)和印度(22%);亚太地区整体对AI的熟悉度(13%)也高于欧洲(8%)。而阻碍使用的头号原因是"没时间研究"(49%),其次是缺乏访问权限(26%)和找不到合适工具(25%)。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角色也影响使用习惯。科研人员比临床医生更常使用AI:37%的研究者将AI用于工作,而医生和护士的这一比例为26%。在具体工具上,25%的受访者用过ChatGPT处理工作,而微软Office套件中的Copilot功能使用率仅为4%,反映出通用AI工具比专业场景工具更易普及。

期待与警惕:AI的潜在价值与风险

尽管使用尚未普及,多数受访者对AI的未来充满期待。95%认为AI将"加速知识发现",94%相信它能"增加学术和医学研究的数量",92%期待它为机构"节省成本"。在医疗领域,95%的临床工作者认可AI在诊断、患者总结等环节的价值;在科研领域,94%的研究者希望AI能辅助"回顾过往研究、发现知识空白并生成新假设"。

这种期待背后,是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85%的受访者认为AI能"解放时间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例如,医生们希望AI自动处理病历文书,研究者期待AI辅助数据分析,从而将精力集中在创造性工作上。微软2023年的报告显示,68%的职场人"缺乏不受干扰的专注时间",62%因"查找信息耗时过多"而困扰,AI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案。

但乐观情绪中夹杂着清醒。42%的受访者将"无法替代人类创造力、判断力和同理心"列为AI的首要缺点。临床医生对此感受更深:45%的医生和护士认为,医患沟通中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是AI难以企及的。此外,86%的人担忧AI会"导致严重错误或事故",81%担心它会"削弱人类的批判性思维",82%的医生尤其害怕同行"过度依赖AI做临床决策"。

虚假信息是另一大隐忧。94%的受访者认为AI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而AI生成内容的"幻觉"(即无依据的错误输出)问题加剧了这种担忧。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曾坦言,所有AI模型都存在幻觉问题,目前尚无彻底解决方案,这在医疗、法律等领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信任的基石:如何让AI更可靠?

报告指出,建立对AI的信任需要多重努力。58%的受访者认为,"训练模型确保事实准确、符合道德且无害"是增强信任的关键;57%强调"仅使用高质量的同行评审内容训练模型"的重要性;56%则看重"默认标注引用来源"的透明度。

具体来看,"信息时效性"被列为提升使用舒适度的首要因素。研究者和医生需要确保AI的训练数据是最新的——在医学领域,过时的诊疗指南可能危及患者安全;在科研领域,基于旧数据的结论可能误导研究方向。此外,71%的人期待AI工具的结果"仅基于高质量、可信的来源",这对依赖AI进行决策的专业场景尤为重要。

隐私和安全同样不可忽视。55%的受访者认为"保证输入信息的保密性"会显著提升信任,27%的人提到所在机构禁止"向公共AI平台上传机密信息"。在医疗领域,患者数据的敏感性使得AI工具的隐私保护能力成为核心考量。

共建负责任的AI未来

为推动AI在专业领域的良性发展,报告对开发者和机构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技术开发者而言,需优先"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幻觉和偏见;"增加透明度",明确标注AI功能并允许用户自主开关;"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尤其在医疗数据处理上需超越基础法规要求。

对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来说,首要任务是"明确政策并有效沟通"——目前44%的受访者"不清楚所在机构如何准备应对AI",33%不了解AI使用限制。此外,需"构建治理框架和专业团队",提供AI培训,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机构都能公平获取AI工具。例如,中低收入国家对AI的期待(32%认为会带来变革)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但预算限制(42%)阻碍了其普及。

总体而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对AI的态度呈现"谨慎乐观":他们认可技术潜力,却拒绝以牺牲伦理和准确性为代价。正如一位加拿大研究者所言:"所有新兴技术都有优缺点,关键是通过发展和规范,最大化其益处。"未来,AI能否真正融入科研和医疗的核心场景,或许就取决于这种"平衡"能否实现。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5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特别声明:[2025年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洞察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顶不住!辛芷蕾穿“无痕液体裤”出镜,姣好身材,尤其双腿真绝了

辛芷蕾在『娱乐圈』️中凭借卓越的演技和迷人的外在形象赢得广泛关注。近日,她选择穿着“无痕液体裤”亮相,这一造型不仅凸显出她优美的身体曲线和健康活力,还迅速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辛芷蕾作为健康美的代言人,通过作品和公…

顶不住!辛芷蕾穿“无痕液体裤”出镜,姣好身材,尤其双腿真绝了

中国对美模拟『芯片』调查影响几何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对美实体清单)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宣布发起针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随后A股模拟『芯片』板块迎来大涨。9月15日开盘,国产模拟『芯片』龙头股圣邦股份涨停,上海贝岭也涨停,纳芯微、思瑞浦等头部厂商涨幅均超过10%

中国对美模拟『芯片』调查影响几何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对美实体清单)

郭台铭一家外出!牵手娇妻秀恩爱,大女儿打6个耳洞

身旁小他24岁的舞者妻子,用九分牛仔裤👖搭配蕾丝拼接上衣的造型,将48岁的年龄凝固在35岁的视觉刻度上。 最引人注目的画面边缘,15岁的长女妞妞正用六枚耳钉重新定义"名媛"——四年前那个躲在母亲裙摆后的女孩

郭台铭一家外出!牵手娇妻秀恩爱,大女儿打6个耳洞

出演庆余年2人世间大爆剧,演员吴幸键回应“资源咖”质(庆余年演员扮演者)

他深知在这个行业里,真正的成功不是靠资源和人脉堆砌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赢得的。 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人对吴幸键的演技表示赞赏,认为他是一位有潜力的演员;也有人对他是否是“资源咖”表示质疑,认为他的成功…

出演庆余年2人世间大爆剧,演员吴幸键回应“资源咖”质(庆余年演员扮演者)

她是最惨影后,生下女儿后患癌症被丈夫抛弃现在女儿被张嘉译带红

更让岳红骄傲的是,女儿在张嘉译的提携下表现出色,在急诊科医生美好生活等剧中崭露头角,荣获"最佳女配角奖"。"这是她获得"天坛奖"最佳女配角时的感言,也

她是最惨影后,生下女儿后患癌症被丈夫抛弃现在女儿被张嘉译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