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下午,第三届之江红丝带暨2025年长三角地区艾滋病性病学术大会“艾滋病性病数字化防控分会场”于浙江省金华市顺利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在艾滋病性病防控领域的创新应用,共同探讨数字化防控的前沿趋势与实践经验。分会场由浙江省艾协艾滋病预防控制专委会柴程良主任委员、艾滋病性病数字化防控专委会徐红主任委员组织主持。
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蒋曦会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正日益成为提升艾滋病性病防控效能的重要引擎。希望借助本次会议汇聚各方智慧,进一步加强区域间资源整合与经验共享,构建数据驱动、高效联动的防控新格局,推动长三角地区在数字化防控领域实现协同创新,为全国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多位报告专家分享了艾滋病性病数字化防控的前沿进展和实践经验,聚焦数字化平台助力重点人群防控、跨领域融合与区域实践探索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彭志行副主任做“人工智能赋能艾滋病防控的最新实践”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监测、风险预测及干预策略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展现了AI赋能为传统防控模式注入创新活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吕毅副研究员做“艾滋病快速检测智能化产品的性能研究及数据集系统”报告,深入分析了智能化检测产品的技术优势、性能指标及配套数据集系统的构建,为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林科长做“数字化平台助力MSM人群防控实践和科研应用”报告,分享了利用数字化平台在MSM人群中开展监测、干预及科研工作的经验,展示了精准化、个性化防控措施的实施路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春馨主管医师做“基于混合方法的艾滋病防控小程序开发: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与可用性研究”报告,从用户需求出发,解析小程序的开发逻辑与应用前景,为移动端防控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红副主任做“以人工智能HIV自检系统促进艾滋病主动检测效果评估”报告,探讨了AI赋能的HIV自检系统在提升主动检测率和检测准确性方面的作用,为推广主动检测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持。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卓医师做“数字赋能,病例管理提质增效”报告,聚焦数字化手段在病例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数据管理效率,为病例的规范化管理和随访提供了保障。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刘杰教授做“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疾控大模型及智能体开发与应用”报告,从技术底层出发,介绍了多源信息融合在疾控大模型构建中的应用,为智能化防控决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海涛教授做“Deepseek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报告,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尤其是艾滋病性病防控中的潜在应用场景与价值。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祝平主任医师做“无锡市线上VCT门诊使用人群特征及应用趋势变化”报告,通过对线上门诊数据的梳理,揭示了用户群体特征及发展趋势,为优化线上服务模式提供了依据。杭州海岸公益服务中心蒋少强主任做“基于数字化防控平台的MSM人群定向精准干预模式探索”报告,结合公益组织的实践经验,展示了数字化平台在实现MSM人群精准干预方面的优势与成效。
学术报告分别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所柴程良所长、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信部江涛副主任、杭州市西溪医院喻剑华副院长、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红副主任、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良科长主持。
浙江省艾协艾滋病性病数字化防控专委会徐红主委做会议总结,她指出数字化技术在艾滋病性病防控中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下一步应聚焦数据互通、平台共建与实用场景落地,推动技术在艾滋病筛查、监测、随访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艾滋病性病防控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务实可行的创新路径。
本次分会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长三角地区艾滋病性病数字化防控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防控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指明了方向,对提升区域艾滋病性病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