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行业延续高增长态势,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引擎。数据显示,6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7.9%,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速提升至18.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增速远超工业整体水平,反映出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对工业质效提升的强劲驱动力。
工业机器人:需求多维裂变驱动技术跃迁
2025年6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达7.48万台,同比增长37.9%;1-6月累计产量36.93万台,增速达35.6%。这一增长背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三大领域的需求激增是核心驱动力。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带动焊接、装配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头部车企智能化产线改造需求持续释放;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则推动精密组装、检测类机器人订单回暖;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进一步催生高精度晶圆搬运与封装机器人应用需求。
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另一主线。随着国产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自主化率显著提升。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核心技术、优化成本结构,逐步打破国外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垄断。与此同时,国产机器人品牌加速出海,凭借高性价比和定制化服务抢占东南亚、欧洲等新兴市场,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持续释放潜力。国家“设备更新+消费升级”政策引导下,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明显,尤其是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技改投入占比提升,为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创造空间。未来,工业机器人产业将从规模化扩张转向技术引领,进一步深化与5G、AI等技术的融合,拓展柔性制造、协作机器人等新兴场景。
服务机器人:技术迭代加速场景渗透
2025年6月,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47.88万台,同比增长18.3%;1-6月累计产量882.45万台,同比增长25.5%。技术迭代与产品性能升级是驱动增长的核心因素。近年来,AI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了服务机器人的交互能力和任务执行精度,例如医疗手术机器人已能在复杂操作中替代部分人工步骤,公共服务类机器人在机场、商场等场景的应用稳定性大幅提升。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服务机器人正从家务清洁、老人陪护等基础领域向医疗、物流、公共服务等高价值场景延伸。例如,医疗领域的手术辅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物流行业则通过AGV(自动导引车)和无人配送机器人优化仓储效率;公共服务场景中,引导、咨询类机器人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标配。
消费升级与人口结构变化催生长期需求。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机器人在养老护理、康复训练等领域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此外,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体验的追求推动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扩容,具备扫地、安防、教育等复合功能的机器人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服务机器人将向更细分领域延伸,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行业增长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量质双升”的关键阶段。工业机器人凭借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巩固竞争力,服务机器人则通过场景深化与产品升级拓宽应用边界。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振下,行业长期向好趋势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