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甘居鹏
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巴别鱼具有神奇的实时翻译能力,是跨越语言障碍的梦幻生物。
本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一场高级别高水平多语言基座大模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步举行,来自亚洲、欧洲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30多位多语言AI学术专家、产业及政府代表参加。主办这次研讨会的,是中国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AI大模型展项
今年1月,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达到人类专家译员的水平;4月,一只“AI孙悟空”在大阪世博会上用流利的多国语言与世界对话……
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介绍,星火语音大模型支持100个语种语音识别,而星火语音合成大模型支持55个语种语音合成,效果业内领先。
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
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巴别鱼”,而是中国AI技术赋能全球的真实图景。
此次研讨会上,以色列专家现场演讲,伊朗专家通过在线方式参与学术交流,两国专家在同一平台分享技术见解,展现了科技超越政治边界的力量。
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语言技术长期被英语主导的模型垄断。小语种国家面临数字化语料稀缺、技术边缘化的困境。
匈牙利语言学家Gábor Prószéky教授面对全场同行,提出一个观点:“数据质量优于数据体量,是构建可信大语言模型的关键——尤其像匈牙利语这样的复杂粘着性语言。”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教授Vlado Delić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教授Vlado Delić指出,塞尔维亚语在通用模型中token占比不足0.1%,远低于斯洛文尼亚语。
国际合作成为了重要的解决路径。Vlado Delić表示,希望与科大讯飞合作,将塞尔维亚语及相关南斯拉夫语言纳入全球AI生态。双方已启动合作规划,计划将塞尔维亚语接入讯飞的翻译设备与智能应用系统,并以2027年贝尔格莱德世博会为目标,打造本地化大模型。
“我们希望构建全方位的多语言大模型和它的应用,给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刘聪表示。
7月26日,科大讯飞同传技术实现重大升级。基于星火X1底座的星火语音同传大模型取得大突破:中英同传效果较首发版本提升20%,解决译文碎片化问题;深度覆盖外贸、医疗、制造等领域8万+专业术语库;商务场景语音播报自然度(MOS评分)跃升至5.1分,达专业播音员水平。
突破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上的持续投入。
随着讯飞星火X1的全面升级,其多语言能力扩展至130余种,在翻译、推理、文本生成、数学等核心能力上已对标国际一流大模型,特别是在幻觉治理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大大提升了大模型在行业应用中的可靠性。
技术突破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产业赋能。多语言AI技术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新引擎。
目前,科大讯飞的多语种技术已为华为、比亚迪、海尔等中国企业的1.2亿台套设备提供语音交互支持,覆盖全球23种语言。
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这些技术已实现规模化落地,成为“中国智造”全球化拓展的关键技术保障。
从上海黄浦江畔的研讨会到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AI孙悟空”,再到非洲某个正用母语向AI提问的孩子,多语言AI技术正编织着一张覆盖全球的沟通网络。
英国萨里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宋一晢表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人类价值、赋能每一个人,这要求AI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围绕人的体验、创造力与福祉设计,同时也必须是民主化的——可接触、可控制、对所有人都有益,而不是只属于少数人。
这一理念与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不谋而合。
当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Heng Sovannarith发出“如果语言被技术遗忘,这个群体也会被时代遗忘”的警示时,中国企业已在用技术作答——让世界每一种语言都能在数字时代继续闪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