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赣疆两地文化交流,推动非遗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2025年7月26日,南昌职业大学“赣疆同心”实践队在校团委副书记许强的带领下,前往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巴仁乡土陶实训基地,开展“非遗传承促团结,赣疆同心筑梦行”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双方共同举行“南昌职业大学民族文化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实践队成员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深入互动,体验土陶制作技艺,以非遗为纽带,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巴仁乡土陶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上午,授牌仪式在土陶实训基地举行。校团委副书记许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授牌是南昌职业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助力非遗传承的重要举措,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他提到:“土陶技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希望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让更多青年学子走进新疆、了解非遗,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文化传承的接力者。” 土陶馆负责人张博文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赣疆虽远隔千里,但文化相通、情感相连。此次合作将为阿克陶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也为两地青年交流架起桥梁。”
授牌仪式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参与到土陶制作。从揉泥、拉坯到刻花、上釉,队员们沉浸于土陶技艺的独特魅力中。活动中,队员们与当地工匠共同在6个土陶盘上写下“南昌职业大学”字样,寓意“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这些作品将作为赣疆友谊的见证,将珍藏于南昌职业大学校史馆。第七代传承人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动情地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
此次阿克陶之行,是南昌职业大学践行“文化润疆”战略的缩影。队员们以土陶为媒,既领略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实践基地的辐射作用,推动更多青年走进边疆、服务边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绽放于行。
通讯员:许强 方悦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