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长达12天的“侵略”后,伊朗终于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唯有东大的技术才能为他们提供生存的保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伊朗政府决定全面拥抱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战略转变标志着他们将开始摆脱长期以来受到美国GPS系统控制的局面。
近期,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探讨了伊朗在GPS信号经常中断的情况下,转向中国北斗系统的可能性。文章指出,这一举动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表明伊朗正努力寻求新的选择。根据伊朗媒体的报道,该国正在制定一项逐步迁移的计划,以将交通导航、农业监控以及物联网等几个关键领域的定位服务,从依赖的GPS系统转向中国的北斗系统。伊朗通信与信息技术部的副部长表示:“北斗系统不仅具有先进的架构和高精度的定位能力,特别是在亚洲区域具有明显的覆盖优势,而且其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中国手中,而不是受到美国的操控。”
虽然这一消息看似平常,但其背后却蕴藏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伊朗在中东局势中遭遇了诸多严峻挑战,尤其是其关键基础设施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中显得异常脆弱。例如,在2025年6月持续12天的冲突中,伊朗国内及周边水域的船只经常遭遇GPS信号中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军事及民用导航的有效性。此外,伊朗的一些核科学家和高级指挥官屡次遭到以色列的精准刺杀,这无疑揭示了伊朗在信号上几乎完全暴露在以色列的监控之下,尤其是通过GPS和电信系统来追踪关键人员位置,这一威胁始终如影随形。
即便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结束后,伊朗国内的GPS信号依然不稳定,而为了确保国家安全,伊朗政府所实施的干扰措施,却对数百万的互联网用户和数千家企业产生了连带的负面影响,这无疑加剧了该国的经济困境和民众生活的艰辛。
在面对如此困局时,伊朗的这一战略转型可谓是准确且及时的,它不仅反映了对美国主导下中东秩序的系统性挑战。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极限施压”政策以来,伊朗已经经历了超过1500项制裁,其中包括2025年7月美国针对其石油运输网络采取的自201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制裁。更有甚者,在军事层面,2025年6月美以联合发动的“午夜铁锤”行动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精准打击,使得依赖美国GPS系统的风险暴露无遗。
在这种全方位的压力下,伊朗选择用北斗系统来替代GPS,不仅消除了美国通过导航信号实施军事干预的技术优势——在2025年的冲突中,伊朗87%的军事行动因为GPS信号异常而无法顺利进行,更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垄断。如今,借助北斗系统,伊朗在军事层面上增加了一道防线,使其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
可以说,伊朗选择中国北斗系统的决策,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替换,更是一种强烈的政治信号。正如伊朗通信部副部长奇特萨兹所强调的,北斗系统由中国自主控制,这使得伊朗首次在战略性技术领域获得了“不受美国控制”的自主权。此外,这一转变还在整个中东地区产生了示范效应:沙特的吉达港导航系统已切换至北斗,而阿联酋的渔船也全线更换为北斗终端,形成了一条从波斯湾到红海的非西方技术走廊,预示着中东各国在数字主权领域上对美国霸权的集体突破。
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动荡的伊朗,如今正朝着一个新的和平曙光前行,而这一次的战略转向或许将为中东的稳定带来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