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量子科技与产业,需要超前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验证。日前举行的“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场景落地”科技沙龙上,来自上海50余家量子领域科技研究机构及企业、应用场景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和寻找量子计算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的N种可能。
发展量子科技与产业,对于把握全球科学前沿、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需要超前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验证。当前,上海市正在抓紧推进量子科技的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跨学科人才培养和产业链集聚,加强上游设备企业培育发展,已经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朝阳、复旦大学教授李晓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吕旭东围绕“量子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量子计算的应用潜能与优势分析”“量子计算的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作专题报告。专家指出,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以其独特的计算能力,正在逐步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场景,从化学材料到组合优化、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交通与物流调度、加解密等领域,都展现出了重要的潜力和价值,推动量子计算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
在主题交流环节,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等对量子计算技术存在需求可能的企业专家,围绕量子企业的技术能力与合作需求,量子技术与应用的需求匹配可行性验证,量子计算应用落地的实现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各方纷纷期待,上海积极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协同创新生态,推动更多量子科技成果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量子科技与产业高地。
本次沙龙由市科委、市国资委联合主办,由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承办,旨在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技术提供方-场景提供方”之间的合作桥梁,探讨量子计算的实用化路径,发掘高价值应用场景,推动精准对接机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