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生态环境)
清晨,无锡市宛山湖畔,极电光能园区内一排银灰色的围栏率先“苏醒”——上千块钙钛矿光伏组件紧密镶嵌,迎着朝阳无声“呼吸”。
作为全球首个将钙钛矿技术融入建筑全场景的示范工程,这座拥有“会发电的皮肤”的工业园奏响了工业建筑从“耗能者”向“产能者”蝶变的序曲。
围栏发电,年减碳14吨的工业实践
在这个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园区,走进园区,极电光能全球研发中心主楼立面流淌着科技感的光泽,中空结构的钙钛矿幕墙化身“保温杯”与“微型电站”的集合体。
“传统幕墙是能耗黑洞,我们的每平方米都在捕获阳光。”极电光能副总裁姜伟龙介绍说,研发中心大楼一个月用电量约17.8万千瓦时,已安装的钙钛矿组件发电量可以完全覆盖照明用电。“过去光伏板只能藏身屋顶,现在它们就是建筑本身。”很多前来学习参观的客户惊叹于此处的美学与效能统一。
极电光能创新开发零碳化能源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深度融合钙钛矿光伏技术与多元建筑场景,构建“绿色发电—高效用能”全链条能源体系,打造工业园区绿色用能实践标杆。据介绍,整个园区是一套“发电—储电—用电”闭环的能源系统。除研发中心和东侧光伏连廊,整个园区数百米的围墙由3000余块钙钛矿组件构成,总装机量256千瓦,年发电量达16.8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排14吨二氧化碳。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围栏即电站”的设计,将传统工业建筑的边界转化为能源生产单元,彻底打破了建筑与能源系统的物理隔阂。
从音乐厅到校园,钙钛矿点亮多场景
“建筑发电皮肤”只是钙钛矿产品在应用领域的一小部分。
目光转向无锡城市文化新地标——无锡音乐厅,其标志性的7566平方米“龙鳞”屋顶,正是由全球首创的钙钛矿光伏瓦铺就。这片装机容量1240千瓦的“龙鳞”,年发电量高达120万千瓦时,不仅全生命周期(25年)收益超2400万元,可完全覆盖初始光伏投入,更相当于每年减排774.1吨二氧化碳。
在梁溪科技城,层间幕墙无缝嵌入了透光率达20%的钙钛矿组件(装机50千瓦),在满足采光需求的同时年供电近3万千瓦时。而在国网无锡的“光储充放”一体化车棚(装机40.32千瓦)和宛山湖小学的屋顶,钙钛矿技术同样默默输送着绿色电力,覆盖从通勤到教育的多元场景。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