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由上海市气象局与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合作开发的“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澳门版)”受到关注。它以台风“韦帕”影响澳门为例,不仅能实时提供台风监测及影响预报产品,在AI气象预报模型和大语言模型加持下,还能为城市多灾种生成防灾减灾指南。
沪澳交流如今驶入快车道,自2025年以来,双方共签署11份合作协议,涉及金融、会展、文化、旅游、青年等领域。展望未来,“东方明珠”与祖国“掌上明珠”携手,会让双城民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进一步拓展两地合作深度与广度,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科创合作向成果转化延伸
无论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还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重要位置。上海有场景、有市场、有先进技术,澳门有资本、有开放环境、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双城科创合作已从过去“从0到1”的技术开发合作,向“从1到10”的成果转化领域延伸。
比如,复旦大学分别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开展合作,推动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成果转化。上海搭建起科创交流平台,累计支持18个沪澳科技合作项目,与澳门高校在微电子、行星科学方面开展联合研究。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科创项目形成“上海研发,澳门落地”的转化闭环。无人机飞行于澳门高楼间,信息实时传回上海……澳门青年杜家豪与内地同事在张江创立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无人机系统与应用研发。如今他把上海技术带到家乡,为澳门高楼做外立面巡检。
新合作领域不断扩展,传统合作领域也在日益巩固。目前,双城在会展、中医药、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领域合作密切——2025年“澳门周”在上海成功举办,2023年上海作为主宾城市参加澳门世界旅游经济论坛;2025年上海作为伙伴市参加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2023年澳门以主宾城亮相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与内地协同发展,澳门与上海合作更显蓬勃生机。”上海澳门联谊会会长冯仪告诉记者,期待两地在更多领域形成产业合力,共享教育、科技、医疗等优质资源,惠及更多长三角及大湾区同胞。
帮助澳门青年增强国家认同感
青年是沪澳交流的主角。如今,不少上海学生去澳门读书,越来越多澳门青年来到上海生活,两座城市间距离越来越近。
“我们会在澳门开展‘学长计划’,向同学介绍上海情况;在上海,我们组织活动让大家尽快熟悉这里、融入这里。”上海高校澳门学生联合会理事长汤可蓓介绍,如今约有700名澳门学生在上海高校就读。今年5月底澳门年轻人在打浦桥日月光中心组织“澳门文化日”活动,通过“澳门记忆馆”“粤语对对碰”活动,让上海市民感受澳门独特魅力,体验澳门之美。
汤可蓓就读的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受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委托,参与编写澳门中学历史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时,双城持续实施“澳门千名教师精英培训计划”,已在沪培训12期339名澳门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上海通过参与教材编写及教师培训,帮助更多澳门学生了解国情,增强国家认同感。
生长在澳门、奋斗在上海,已经成了不少澳门青年的新选择。“以前大学生读完书后,基本都回到澳门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理工科学生看重上海的机遇,留在这里,继续深造。”泓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沪澳青年交流促进会监事长冯倍豪说,国家重视新兴行业发展,这给澳门青年人很多机会。他所在企业关注国产替代项目孵化,内地的应用场景、发展空间比澳门大,有更多青年加入其中。
去年11月,“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总结会暨第十期结业式举行。这个俗称“澳门班”项目源于前特首何厚铧的提议——借助上海优势和经验,为澳门年轻人提供学习锻炼平台。澳门主办方、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介绍,历届285位学员中,近六成成为澳门社团主要负责人或骨干,近20人进入特区政府工作,在推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作用。
双城合作显现溢出效应
沪澳合作正走深走实,越来越多项目在开花结果。经贸领域,上海企业参与澳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由上海隧道股份参建的澳门轻轨东线,将串联起凼仔码头、关闸、国际机场等澳门对外枢纽。金融领域,两地政府部门轮流举办金融工作会议,2025年首家沪资背景投行海通银行澳门分行开业,去年澳门中小型企业联合总商会上海代表处开业,为双城经贸合作提供更多契机……
“上海已成为澳门企业来内地发展的‘桥头堡’。”多位受访的澳门人士告诉记者。澳门已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去年有39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660平方米,向内地展示澳门及葡语国家特色产品及服务。
澳门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上海企业也在“走出去”。澳门与葡语国家有密切联系与语言优势,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的“精准联系人”;上海在制造业、科创领域优势明显,双方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真正实现资源互补、经验互鉴。
去年7月,两地企业以联合组团形式走进“一带一路”沿线葡语国家安哥拉、莫桑比克。“非洲葡语国家政局较为稳定,资源丰富,我们与澳门方面携手,组织上海企业走进当地,深入了解市场情况与营商环境。”市政府港澳办工作人员介绍,上海企业在咖啡豆、物流货运、办公家具等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合作溢出效应正在显现。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承担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葡语版制作和维护工作。按照《沪澳气象科技合作协议》,两地将携手推广气象科技成果到非洲葡语国家,为其定制气象预警工具和分发系统平台,加强当地早期预警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携手走出去也在惠及两地民众。冯倍豪上世纪90年代随父母从澳门来到上海,亲历上海巨变与澳门回归。“在上海生活,让我们对国家的认知更清晰,发展道路更认同。”他牢记父辈的话,“澳门繁荣得益于祖国发展,我们理当饮水思源。”(记者 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