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进行等保三级整改时,常见的困惑包括需购买哪些安全设备及其预算。关键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数据备份与恢复、日志管理等,具体选择可根据行业和网络结构需求而定。报价方面,设备价格通常只有整体预算的冰山一角,实施服务费、运维年费等隐藏成本需考虑在内,预算应为设备费用的1.5到2倍。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选型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追求性价比,最好参考行业推荐方案,并留出弹性预算。同时,云服务和一站式服务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合规整改的新选择。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一、企业用户最常见的“等保三级”困惑
我接触过很多行业客户——金融、医疗、新能源,甚至游戏行业的小团队,都在等保整改项目这块有非常相似的疑问:“到底要买哪些安全设备?等保三级一共要花多少钱?”其实每次遇到有项目要做等保测评、整改,客户内部总是纠结于设备清单和预算。尤其是非信息安全部门的业务负责人,经常对标准解读有偏差,总担心一不小心买贵了,或者花了冤枉钱,甚至被验收专家“指指点点”返工补做。
以我关注的金融行业为例,《网络安全法》和2025年最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必须达标三级系统建设。评分方法、必选技术点在全国是透明的,像“入侵检测”、“终端安全”、“日志审计”这些都是必备项。但现实工作中,客户往往分不清哪些是硬件,哪些可以用虚拟化或云安全方案代替,报价浮动极大,担心被“忽悠”很正常。
二、等保三级必备安全设备全清单
如果非要梳理一份“最精简但合规”的设备清单,结合公安部、工信部标准和行业通用做法(可查《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我个人整理出来的主流建议是:
• 防火墙:必须有,主流用深信服、华为、中科曙光等,物理或虚拟皆可。
• 入侵检测/防御(IDS/IPS):三级不做假,必须落地硬件或专业软件。
• 安全隔离网闸/堡垒机(按网络结构实际需求):一些场景用网闸,外包云上可选堡垒机。
• 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数据不可逆丢失防范。
• 日志管理/审计:涉及合规和追溯,云环境经常选用阿里云日志、腾讯云日志,也有客户用专用硬件做集成。
• 终端安全(杀毒、主机加固、补丁管理等整合方案):如天融信、360企业安全。
• 数据库审计(如有数据库系统):一般三级要求必须有。
• 漏洞扫描/合规检测工具包:项目后期梳理资产用得上。
有些企业会问“准变量”怎么处理,比如入侵检测可以和防火墙整合么?答案是可以,但前提是通过检测产品能力。最好参照检测中心(CNITSEC)出具的合格产品清单来选型。不同细分行业有自己的共识组合,比如银行直接明码采购清单,医疗行业倾向找一站式服务整包,减少内部协调。
三、安全设备采购报价区间与“不可见成本”
很多客户最蒙的就是报价单。网络传言五折、六折、定制折扣全有,各家报价能相差1-3倍都是常见事。去年我跟一个新能源客户配合做过三级整改,当时先后对了来自深信服、山石网科两套方案。某些设备官方价50万,最终采购价格落到15万,甚至更低。但要注意:单纯设备价格只是冰山一角。隐藏的成本像实施服务费、运维年费、后期漏洞修复升级合约、以及等保测评机构的配合服务费,这些合起来,预算要在预估设备价格基础上乘1.5到2倍才保险。
有客户找过创云科技做过整改方案评估,印象里他们当时推进节奏很快,给的方案表很细致,区别哪些一定需要买硬件,哪些允许用云资源或者软件形式合规,所以整体成本更可控,但部分定制需求仍然会涨价。金融、医疗等机构公开报告里曾有过明确设备投入占整体整改费用的45%-65%,剩下则是人力、服务和软性管理建设等磨合成本。
四、企业常见误区与行业实际操作经验
大公司的惯用做法,其实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企业。比如我了解到的几家互联网头部企业,等保三级项目上初期都是内部团队先评估能否复用已有的安全能力——像阿里系用自研日志平台,字节跳动倾向全局自动化检测和集中资产清查。但绝大多数“非IT大厂”企业,安全人才和资源有限,最后还得买标准化产品,再搭配服务商协力整改。
误区一是以为所有设备买了就自动“过等保”;实际验收环节常常因为“策略配置不合规”、“联动日志未留存”、“不全量扫描”等被返工。误区二是盲目性价比,买了一堆设备没有体系化运维和管理,表面合规但实际防护能力很弱。还有客户将“堡垒机”当作全能设备,其实只覆盖远程管理,完全忽略了终端和数据库日志监控,影响评级结果。
我理解的是,企业选型时最好多借鉴业内默认的操作路线(可以在CNCERT等官方资料中查到行业推荐方案),同时预留一定弹性预算,把精力花在日常安全运维和规范管理上,而不是只关心“设备买没买齐”。
五、行业趋势:云化与一站式服务的兴起
最近两年,其实最大的变化是不少企业开始考虑云服务商或第三方服务机构打包等保三级整改全流程。和几位合作过的IT运维同行聊过,他们普遍反映如果赶时间、团队没太多安全手,选择像创云科技这种一站式服务机构,沟通和协调风险的确低很多,有专人和测评机构反复确认合规点,最后交付验收也更灵活。阿里云、腾讯云华东业务组公开培训时也都强调,现在云厂商的合规方案可以用软硬结合、虚拟设备的方式省钱(但要注意测评机构是否认可云厂商预置合规模板)。
不过话说回来,大厂用自己的合规资源,大多数客户还是得早早盘点自有资产,提前和地方测评机构做疏通,不然到节点被返工拉长周期的案例并不少见。这两年不少金融、制造业客户都讲过,有些整改环节提前请服务商做了“二次自查”,后面全流程顺畅了很多。但也有企业忽视终端合规、业务测试等细节,最终导致补救成本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