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4日报道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8月1日刊登题为《中国企业正借助人工智能让视频技术更进一步》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中国的娱乐产业有大量视频内容,这为企业提供了海量数据。如今企业正加紧开发可用于生成广告和电影片段的盈利性人工智能(AI)工具。
研究公司人工智能分析网评选的顶级文本转视频生成式AI模型榜单中,字节跳动占据第一和第三的位置,其两款模型均在过去两个月内推出;谷歌位列第二和第四;而总部位于北京的短视频应用快手旗下的可灵AI模型排名第五。
瑞银证券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熊玮表示:“AI视频生成模型领域的竞争尚处于早期阶段,一些中国企业已在该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早期领先者。”
她称:“AI视频生成有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创作门槛和开启新的商业化模式,重塑内容产业。”
借助这类AI工具,用户可以上传单张或多张图片,并指令AI基于这些图片生成视频片段。还有一些工具允许用户输入文本,AI会根据文本生成视频片段。
快手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称,从广告商到动画制作方,已有超过2万家企业使用可灵AI模型生成视频。最新版本可灵2.1模型能够自动添加相关音效,与AI生成的视频相匹配。
其用户并非仅限中国境内。可灵AI运营负责人曾雨珅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商业收入,海外市场都占大头。”她表示,公司计划加强对该工具在日韩和欧洲等地的支持力度。
快手称,可灵AI今年一季度收入超过1.5亿元人民币。
熊玮指出,虽然生产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一个“可观的”市场,但“当前模型的性能仍受到视频长度、动作连贯性和可控性的限制”。
除了特朗普政府限制中国获取训练AI模型所需的先进芯片之外,中国的视频AI企业还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
亚马逊和谷歌已推出可根据图片或文本生成视频的工具。此前,微软支持的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向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订阅用户推出了其视频生成模型“天空”模型(Sora)。
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石桥咨询集团合伙人兼中国区高级副总裁保罗·特廖洛表示:“中国企业往往会先尝试找到一个商业‘痛点’,也就是企业愿意为服务付费的领域,这一直是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挑战。”
他举例说,中国初创公司3DStyle利用生成式AI设计新服装款式,并将其与联网的自动化制造相结合。
特廖洛称,美国企业也在将AI应用于特定行业,但中国企业往往能更快地整合AI,因为它们面临竞争激烈的环境,而且可以从本地“非常合格的”软件工程师群体中招募人才。
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也紧跟这一趋势,近日推出了其视频生成AI模型的最新版本通义万相Wan2.2。该公司称,借助这个开源模型,用户可以控制光线、时间、色调、相机角度、画面尺寸、构图和焦距。
纽约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马文彦表示:“拍摄电影介绍AI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开启了AI作为电影制作工具的时代。”他指出,中国14亿人口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海量”的视频观看数据可资利用。
他说:“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TikTok以短视频风靡全球市场一样,中国的AI企业很可能在视觉数字娱乐业的生成式AI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编译/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