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的微光
到国之重器的锋芒
从书桌前的演算
到星辰大海的征途
同济大学2025届毕业生
用脚步丈量大地山河
心怀家国,挺膺担当
把人生坐标
锚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聆听
他们赤诚的心声
徐知宽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贵阳航发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从小就向往蓝天,逐梦航空航天是我坚定不移的目标。大学期间,我通过参加各类机械竞赛积累经验,只为离梦想更近一步。收到贵阳航发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既兴奋又笃定。家族的三线建设故事,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如今,我也想传承这份精神,回到家乡投身航空工业。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关乎国家战略安全,能参与其中,我倍感荣幸。未来,我会带着同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用所学为航空事业添砖加瓦,续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王朗亭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太行国家实验室
本科到研究生的力学专业学习,让我着迷于结构与动力的科学奥秘,而大一时加入中国商飞“大飞机班”的经历,更在我心里种下了投身航空事业的种子。我深知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才有价值,所以当决定未来方向时,我选择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研究设计——这不仅是专业所学的延伸,更是报效祖国的切实路径。
我相信,带着对航空事业的热忱和对家乡的热爱,我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双向成就。
陆珊娅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在科研的道路上,我有幸遇到了良师益友,他们一直帮我解答疑惑,解决科研难题。在科研和实验的探索中,收获的不仅有实验成果,还有从一次次失败过程的千锤百炼中练就的坚韧心性。理想不应只是个人的追求,更应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求职过程中,我并没有将选择局限于化学化工行业,抓住了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机会。
半导体行业未来充满机遇,但也伴随着竞争与挑战。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乘风破浪,将来能够为该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左依洋
土木工程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七年时光,从懵懂少年到学有所成,同济承载了我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赋予了我知识与力量。在这里,我不仅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更是找到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职业道路。母校“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也坚定了我奔赴祖国需要之地的决心。
我深知选择西部、扎根一线,就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篇章!
杨凤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5届博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回首同济大学的求学岁月,每一步都镌刻着成长的印记。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仅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传承科学精神,更在学术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学校支持的伦敦大学学院联合培养,让我领略多元科研氛围,开拓国际视野。母校提供的广阔科研平台与丰富资源,既指引我科研方向,也让“同心同德同舟楫”的信念扎根心底。
求职时,投身祖国能源事业的初心始终未改,终得偿所愿。上海作为科创中心,为产学研融合提供沃土。未来,我将以同济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倾尽全力。
杨顺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025届博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回首在同济大学的求学历程,每一刻都饱含知识与理想的滋养。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我系统掌握了地球物理学的核心理论与前沿技术,更在深海探测等课题研究中锤炼了科研攻坚的韧性与洞察力。作为同济海洋人,我依托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蔚蓝疆域。“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信念,淬炼为矢志报国的赤子之心。
投身国家海洋地质事业,不负同济海洋人血脉中的使命担当。未来,我将以专业所长,深耕深海资源勘探一线,为大国能源命脉倾注青春热血。愿以深海为纸、勘探为笔,在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征程中锚定同济人的奋斗坐标!
张明帅
医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
应征入伍
面对未来发展的多元选择,我选择应征入伍,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对军队生活充满向往,家中亲戚或者身边朋友、同学的入伍令我十分动容。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我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结合军队需求深耕专业技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扈驭枭
数学科学学院 2025届硕士毕业生
签约单位: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研二这年暑期在长春长光卫星的实习,让我找到了特别的归属感。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曾以为自己的舞台只在互联网或金融领域,却发现数学知识能在航天领域迸发价值——从轨道计算到数据建模,每一次运算都在拉近卫星与星空的距离。
这份在家乡参与的工作,既让我感受到“被需要”的责任,也坚定了毕业回乡的念头。未来我会脚踏实地,持续提升专业能力,用数学专长为家乡航天事业增光添彩。
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心怀家国,自会光芒万丈
同济学子以专业为笔、热血为墨
奔赴国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
让青春奋斗的足迹
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
奋力书写同济人
最坚实的使命担当
党委宣传部
编辑:李想
责编:聂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