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陈恒发
执业登记编号:A0190123040006
发布日期:2025年7月30日
投资要点
固态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完美契合eVTOL性能需求
作为eVTOL技术的核心组件,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决定了eVTOL飞机的性能和市场接受度。能量密度方面,eVTOL垂直起飞所需要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15倍,商用门槛高达400Wh/kg,且未来能量密度要求将会达到1000Wh/kg,远高于当前车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方面,eVTOL的飞行需要经历起飞、巡航、悬停等阶段,其中起降阶段要求电池的瞬间充放电倍率在5C以上。安全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eVTOL对电池的要求也极为严苛。固体电解质不仅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能适配高电压的正极材料,还能兼容高容量的金属锂负极;此外,传统液态电池需将单体先进行封装再进行串联组装,全固态电池可以先串联后封装,这能减少封装材料的使用,降低电池系统的重量和体积,从而使得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传统液态电池的电解液使用可燃性有机溶剂,在受到外力或封装不善时容易发生漏液现象,而固态电解质不存在液体泄漏的问题,在针刺、挤压测试中不易短路或起火,抗物理损伤性能优于液态电池。
电解质为固态电池核心,硫化物路线未来潜力最大
全固态电池相比于液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是实现固态锂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能的关键。短期来看,当前半固态电池首选氧化物路线。这一路线当前技术成熟度更高,其电解质材料在离子电导率、化学稳定性上表现更适配短期量产需求,且与现有液态锂电池产线兼容性较强,无需大规模改造设备,能显著降低初期产业化成本。长期来看,硫化物路线或更适配全固态体系。其核心优势在于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远超氧化物和聚合物,且质地柔软,能与电极材料紧密接触,大幅降低界面阻抗,为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莫定基础。
电解质为固态电池核心,硫化物路线未来潜力最大
全固态电池相比于液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是实现固态锂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能的关键。短期来看,当前半固态电池首选氧化物路线。这一路线当前技术成熟度更高,其电解质材料在离子电导率、化学稳定性上表现更适配短期量产需求,且与现有液态锂电池产线兼容性较强,无需大规模改造设备,能显著降低初期产业化成本。长期来看,硫化物路线或更适配全固态体系。其核心优势在于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远超氧化物和聚合物,且质地柔软,能与电极材料紧密接触,大幅降低界面阻抗,为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奠定基础。
产业端进展迅速,固态电池商业化渐行渐近
政策推动下的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2025年10月,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首次将固态电池明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加速其研发与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性。2025年3月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以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进程,固态电池商业化逐步提速。产业端在固态电池领域推进迅猛,商业化脚步持续加快。头部电池企业加速中试线建设,部分已启动小批量试产;车企与电池厂商深化绑定,明确2025-2027年量产装车时间表。材料端,电解质稳定性提升、正极预锂化等关键技术突破频现,供应链逐步成型。目前,高端车型已开启固态电池试点,储能领域也有小规模验证案例。随着技术成熟度与产能爬坡,固态电池商业化正从远景加速走向现实。
建议
建议关注:1)宁德时代:主攻硫化物全固态,目标27年小批量量产;2)比亚迪:60Ah电芯已下线,27年完成示范性装车;3)国轩高科:已建成0.2GWh全固态中试线,搭载星纪元ET开启装车测试;4)厦钨新能:钴酸锂全球龙头,硫化锂打造固态电池核心壁垒。5)三祥新材: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完成中试线设计,卤化物电解质实现小批量供货。
风险提示
eVTOL技术进展和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的风险、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希望通过深度研究,助力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