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圈惊雷!一家曾被顶级资本热捧的独角兽,因“像素级”盗窃华为核心技术,创始人锒铛入狱,14名技术骨干行业“社会性死亡”,累计罚金高达1350万!
然而,与最终的审判相比,大家更关心的是技术到底有没有流到国外,现在,答案来了......
神仙打架?不,这是家贼难防
尊湃通讯的崛起速度,一度让圈内人看不懂,两年时间,三款通信芯片,这种研发效率在半导体这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里,简直跟神话一样。但谁也没想到,神话的内核,是对华为耗费十年、投入超过十亿研发成果的“像素级”搬运。
这场盗窃的精密和大胆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而一切都从离职前就开始了。创始人张琨,这位在华为海思干了十年的技术总监,利用自己最后在职的时间,组织了一场有预谋的技术“蚂蚁搬家”。
他们不用常规的数据拷贝,而是用最原始也最难追踪的方式——截屏、拍照、手抄。为了躲开华为严密的数据监控,他们想出了一套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办法。把偷来的资料拆分成一个个小于10MB的压缩包,用私人邮箱发出去,再用程序在公司内网自动拼起来。
这些华为的命脉技术,被他们改头换面,伪装成类似“OpenRF-v3.2”这样的开源项目名称,存在私人的代码仓库里,就是为了规避日后的审计。每一步都想得很周全,但恰恰是这些自作聪明的行为,最后都成了定罪的铁证。
权威机构的鉴定结果,像一记重锤,砸碎了所有的狡辩:侵权芯片里,40个技术点和华为的商业秘密,相似度超过90%。判决书里那句“赤裸裸的系统性抄袭”,算是给这事儿定了性。
最讽刺的是什么?是尊湃在自己的第一颗芯片造出来以后,竟然直接用了华为内部的测试工具去验证。这就好比一个抄作业的学生,不仅把答案抄得一字不差,最后还偷了老师的红笔,给自己打了个满分,还沾沾自喜。
这种行为,在法庭上,就是自己给自己递上的刀子,是证明其主观故意的最好证据。
资本点了火,贪婪加了油
尊湃这个案子,不能只看作是张琨一个人的犯罪,它能发展到这个地步,离不开整个行业当时的浮躁风气,更离不开资本在狂热下的集体“眼盲”。
看看尊湃的投资方名单,高榕资本、小米集团、湖杉资本……全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在一轮轮融资的助推下,它的估值冲到数亿美元,俨然就是下一个行业巨头。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面对尊湃这种明显不符合行业规律的“研发速度”,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为什么没有做更严格的技术尽职调查?是真看不出来,还是在风口上,根本就不想看那么仔细?
那时候,芯片国产化是最大的风口,资本的热情高到烫手。一个有“华为海思技术总监”、“高通工程师”光环的团队,简直就是行走的吸金石。资本可能不是发现不了问题,而是在巨大的潜在回报面前,选择了赌一把。
再看创始人张琨本人,北大毕业,中科院硕士,在高通和华为都做到了高管,凭他的本事,走正道也能功成名就,可他偏偏选了最危险的一条路。
为什么?因为搞研发太慢了,投入大,风险高。而偷现成的,拿来就用,马上就能出产品、拿融资,这条“捷径”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最终,对财富的贪婪和急于求成的“心魔”,战胜了一名顶尖技术专家本该有的职业底线。
尊湃的出现,就像是那个“野蛮生长”时代的一个极端样本,那种“先上车后补票”,甚至不惜“抢方向盘”的玩法,在这里被演绎到了极致。
重锤砸醒做梦的人
如果说尊湃的崛起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它的覆灭,就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次强有力的“联合行动”。这不只是华为一家的胜利,更是一个行业免疫系统开始成熟的标志。
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被“公安部督办”,级别之高,说明了国家层面对这类行为的零容忍。最终的判决结果更是前所未有:创始人张琨坐牢6年,罚款300万,外加5年行业禁入。整个团队14个人,累计罚金高达1350万,创了国内同类案件的纪录。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罚款了事,这是国家在用最严厉的方式宣告:靠偷窃技术的路,彻底堵死了。
比法律制裁更狠的,是来自行业的“封杀”,涉案的14名技术人员,全被列入了行业自发建立的“失信名单”。在半导体这种极度依赖信任和声誉的圈子里,上了这个名单,基本等于职业生涯的“社会性死亡”。这比坐几年牢,可能更让他们感到绝望。
核心技术或已外泄
作为受害者的华为,这次的应对也堪称典范。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追诉到底,绝不手软;另一方面,内部迅速加强防御,推广“技术黑匣子”,给核心技术上了一道又一道锁。这种主动防御,就是在用技术手段,彻底抬高未来窃密者的犯罪成本。
然而,有一个所有人都更加关注的问题,尊湃到底有没有让这些“复制粘贴”而来的技术流到国外?只能说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有这个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一个美籍华人,曾在美国高通公司担任射频工程师,后在华为海思芯片公司任技术总监十年,离职两个月创立尊湃通讯,公司主营Wi-Fi 6芯片设计及解决方案。
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技术已经外泄,可从他敏感的身份和工作经历,以及在高通事件曝光后迅速解散wifi 7研发团队来看,美国企业很可能通过一些隐秘手段拿到华为的核心技术。
结语
尊湃这家公司,从声名鹊起到灰飞烟灭,整个过程就像一场闹剧,但它的倒下,对整个中国芯片行业来说,却是一次必要的“刮骨疗毒”。
那1350万的罚金和6年的刑期,买来的不只是对犯罪者的惩罚,它更像一道醒目的警示牌,立在了所有想走捷径的人面前,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此路不通。
但对我们而言,技术的外泄,可能才是最大的伤害,不是吗?
信息来源:
新京报2025-08-02《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尊湃14人获刑被罚1350万》
新浪财经2025-08-01《4年大案落幕!尊湃张琨6年刑罚背后,华为Wi-Fi7核心机密如何被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