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索PLM(3DE)系统,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到产品退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达索PLM(3DE)系统确保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信息协同、流程优化和资源利用。本篇文章将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退役的角度,深入探讨达索PLM(3DE)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在产品设计阶段,达索PLM(3DE)系统为团队提供了统一的协作平台。设计师、工程师、市场人员等不同角色的团队成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设计数据、交流设计理念,确保产品设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达索PLM(3DE)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版本控制功能,能够追踪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次变更,避免因为版本混乱而导致的生产错误。
随着设计的完成,达索PLM(3DE)系统进入研发阶段。在这个阶段,达索PLM(3DE)系统能够整合各种研发资源,包括设计数据、测试报告、仿真结果等,为研发团队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达索PLM(3DE)系统还能够对研发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此外,达索PLM(3DE)系统还能够对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帮助团队提前规避潜在问题。
进入生产阶段,达索PLM(3DE)系统的作用更加凸显。它能够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避免因为数据错误导致的生产事故。同时,达索PLM(3DE)系统还能够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达索PLM(3DE)系统还能够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
当产品进入销售阶段,达索PLM(3DE)系统能够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销售数据,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表现。同时,达索PLM(3DE)系统还能够对售后服务进行管理和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当产品进入退役阶段,达索PLM(3DE)系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确保产品退役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数据丢失导致的法律风险。同时,达索PLM(3DE)系统还能够对产品退役过程中的环保和资源利用进行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达索PLM(3DE)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贯穿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它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生产效率和销售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在未来,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达索PLM(3DE)系统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根据赛迪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PLM 市场规模攀升至 152 亿元,年增长率达 19.7%,其中本土厂商市场份额突破 45%,在多个行业领域打破国际品牌的长期主导地位,开启国产 PLM 系统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的新时代,那么,国产PLM将有哪些方面发展趋势呢?
(一)智能化深度渗透
AI 大模型与 PLM 的融合正在重塑研发范式。基于Transformer 架构的需求解析工具,可自动拆解用户模糊需求,将需求分析效率提升 70% 以上。例如,输入 “设计一款续航 1000 公里的新能源 SUV”,系统能在 30 分钟内生成包含动力系统配置、电池包结构设计、轻量化材料选型的初步方案。在设计优化环节,生成式 AI 可根据历史成功案例,自动完成 30%-50% 的零部件结构设计,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借此将模具设计周期从 45 天压缩至 20 天。而强化学习算法的应用,使 PLM 系统具备自我进化能力,通过持续学习企业研发数据,自动优化设计流程,减少人为经验依赖。
(二)云原生架构普及
随着 5G + 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云原生 PLM 系统凭借其弹性扩展、快速部署的特性,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在浙江某中小制造集群,超过 60% 的企业选择云端 PLM 系统,通过订阅模式降低 80% 的前期投入成本。容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 PLM 系统的秒级扩容,可轻松应对企业新品研发高峰期的算力需求。同时,边缘计算与云端的协同,让车间设备数据与研发数据实现实时交互,某电子组装厂通过该模式将设计变更的生产响应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预计 2025 年,云端 PLM 市场份额将增长至 35%,并催生 “云原生 PLM + 工业 APP” 的新型生态。
(三)行业定制化需求激增
制造业细分领域的深度专业化,推动 PLM 厂商向 “行业专家” 转型。在半导体行业,PLM 系统需集成光刻工艺仿真、晶圆缺陷分析等专属模块;生物医药领域则要求严格的配方版本控制与合规性管理。头部厂商纷纷建立行业研究院,针对不同行业特性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针对航空航天的复杂装配需求,某厂商推出 “数字孪生驱动的装配工艺优化” 模块,将装配干涉问题发现率提升至 98%;在食品饮料行业,定制化 PLM 系统实现从原料溯源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温湿度监控,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这种深度定制趋势,正促使 PLM 市场从 “通用型产品” 向 “行业解决方案” 加速分化。
(四)全链路协同深化
制造业 “研产供销服” 一体化趋势,要求 PLM 系统具备更强的生态协同能力。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让跨企业的研发数据共享更安全可信,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区块链 PLM 平台,实现了电池供应商、整车厂、零部件企业的设计数据实时同步,缩短联合研发周期 40%。物联网与 PLM 的融合,使产品服役数据能反向驱动研发改进,某工程机械企业通过设备传感器数据回传,优化下一代产品设计,故障率降低 30%。同时,元宇宙技术开始应用于虚拟评审环节,研发团队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产品评审与装配验证,将异地协同效率提升 50% 以上。
(五)信创替代加速
在国家自主可控战略推动下,PLM 领域的信创替代进入快车道。国产 CAD/CAE 软件与 PLM 系统的深度融合取得突破,某军工企业采用全栈国产化 PLM 方案,实现设计工具、数据库、操作系统的 100% 自主可控。同时,信创生态联盟的建立,加速了 PLM 系统与国产 ERP、MES 等系统的集成适配,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风险。2025 年,预计在关键基础设施、国防军工等领域,国产 PLM 系统的渗透率将超过 60%,形成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自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