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8月4日消息,据IDC近日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
就机器人市场的细分赛道而言,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国厂商以84.7%的出货份额引领全球,头部企业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和多场景落地,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云迹科技等企业出货量位居世界前列。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8亿美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需求在电力、石油、公共安全等领域持续扩展。产品涵盖消费级和商用级四足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稳步增长。从全球格局来看,中国厂商宇树科技、云深处依托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高度集成的产品设计,在性能表现、出货规模及开放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正逐步重塑全球市场领导格局。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应用验证”的双向循环模式加速发展,吸引多元化厂商积极参与,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行业持续进步。各行业龙头纷纷入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扩展。行业主体涵盖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服务机器人厂商、工业机器人厂商、汽车制造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及手机厂商等。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技术快速创新阶段,行业百家争鸣、蓬勃发展,围绕本体、小脑、大脑三大核心技术架构持续演进,其中“大脑”所依托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成为关键突破方向。百度、华为、字节、智元机器人等企业正积极推进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升级与应用落地。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预计约5千台,2030年将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95%。
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加速出海。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海外收入总计超过20亿美元,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收入达到约7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4.7%。遨博、大族机器人、节卡、越疆等代表性厂商加快海外布局,不断推动产品迭代与智能升级,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拓展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市场,并构建本地化服务体系。
IDC分析,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加速从技术突破走向应用落地,呈现八大关键趋势:
其一,感知能力持续增强。
3D视觉感知技术不断提升,结合触觉传感手段,使机器人对环境和物体具备更精准的理解与操作能力。
其二,大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
多模态具身智能大模型赋能机器人自主学习、感知理解与决策规划,轻量化、低算力模型加速在各类终端平台的落地应用。
其三,仿真与世界模型不断完善。
高保真物理仿真环境和世界模型建设加快,助力Sim2Real迁移、运动控制优化与多任务泛化能力提升。
其四,开源共享加速推进。
具身智能发展亟需多模态、多场景的高质量资源支撑,产业界正积极推动模型、算法、仿真环境、数据集等关键资源的开源共享,构建协同共进的创新生态。
其五,多样化机器人载体融合发展。
协作、复合、商用服务、四足及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与AI深度融合,共建具身智能能力体系,提升跨场景适应力。
其六,细分场景特定任务率先落地。
工业装配、打磨、上下料以及商业服务领域的操作类任务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其七,人形机器人实现小规模落地。
人形机器人在商用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已开展初步应用落地,当前聚焦低速、低节拍任务,预计将逐步实现千台级商用部署。
其八,生态体系加速构建。
产学研协同推进云服务、算法、数据、仿真平台、硬件开放接口等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建设,促进资源互通与能力共建,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