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直流电压等级的双向转换与能量流动,支持降压(Buck)与升压(Boost)模式,无需额外电路切换。通过控制开关器件占空比,精确匹配输入/输出电压,适应不同储能设备(如电池)与电网或负载的交互需求。
技术特性:
- 高效节能:转换效率达95%以上,减少能量损耗。
- 动态响应:在能量流动方向突变时(如充电转放电),快速调整工作模式,维持系统稳定。
- 隔离与非隔离设计:
- 非隔离型:如双向Buck-Boost变换器,适用于电压等级相近的场景(如电动汽车电池与电机交互)。
- 隔离型:通过变压器实现电气隔离,提升安全性,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或分布式能源系统。
- 控制策略:采用脉宽调制(PWM)、双闭环控制(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及软开关技术(如ZVS、ZCS),提高效率与动态性能。
应用场景:
- 电动汽车:实现动力电池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支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
- 可再生能源:平滑光伏、风电输出波动,提升并网稳定性。
- 削峰填谷: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平衡供需。
- 备用电源:在主电源故障时快速切换至电池供电,保障关键负载运行。
光储一体机:光伏与储能的深度融合
核心功能:将光伏发电、储能电池、逆变器及能量管理系统(EMS)高度集成,实现太阳能的高效转化、存储与智能调度。通过一体化设计,减少中间转换环节,提升系统综合能效。
技术特性:
- 高效集成:采用直流耦合技术,减少交流转换损耗,综合能效超90%。
- 智能调度:结合天气预测、电价曲线、用户习惯,动态优化发电、储能与用电策略(如优先自用、余电上网或存储)。
- 毫秒级响应:电网故障时20ms内切换离网模式,保障关键负载供电。
- 模块化设计:支持从家庭5kW到园区1MW的灵活扩容,降低运维成本。
应用场景:
- 家庭与工商业:白天光伏发电供家庭使用,富余电能存入电池;夜间或电价高峰时放电,降低电费支出(如华东地区用户年省电费约4300元)。
- 应急备电:电网故障时10ms内切换至离网模式,维持12小时以上供电(如华为LUNA2000)。
-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光伏车棚发电直接供充电桩使用,储能系统平抑电网冲击(如浙江路桥项目减少电网冲击40%)。
DC1500V柔直互联储能系统:高压直流技术的突破
核心功能:以1500V柔性直流母线技术为核心,通过直流微网与柔性互联技术,深度融合光伏、储能、超级充电桩及负荷,实现光伏发电与用能之间的协同控制和动态调节。
技术特性:
- 高压柔直架构:采用1500V直流母线,消除传统交流耦合型光储充电站的多重功率转换环节,系统损耗降低超10%。
- 柔性互联:支持光伏、充电桩的灵活配置,最高实现光伏100%消纳。
- 高效充电:支持MW级高功率输出,满足“千伏、千安”的高功率充电需求,适配重卡、矿卡等电动装备。
- 经济性:通过高电压、低电流运行方式,降低线缆截面、布线成本和系统体积,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
应用场景:
- 港口与物流园区:支持100%光伏直接接入重卡充电,结合柔性调度与虚拟电厂平台,实现削峰填谷与需求侧响应。
- 沿途补能:解决传统配网扩容限制,支持100%光伏利用率且无需传统配网扩容,年均节省容量费用数十万元。
- 矿区与工程施工: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机,实现燃料消耗降低40%,维保成本减半。
光储充储能变流器(PCS):光储充系统的能量枢纽
核心功能:在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中,PCS负责将电池系统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与电网或负荷兼容的交流电,或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储存到电池中。通过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实现交直流变换与电网互动。
技术特性:
- 双向转换:支持充电与放电模式的动态切换,满足电网调峰、调频需求。
- 高效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算法,实现有功、无功的解耦控制,提升系统稳定性。
- 保护功能:集成过压、过流、短路、防孤岛等保护机制,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通信接口:支持CAN、485等通信协议,与电池管理系统(BMS)、上层监控系统实时交互数据。
应用场景:
- 电动汽车充电站:协调光伏发电、储能与充电过程,优化充电功率,避免电网负荷过大。
- 智能微电网:作为核心设备,平衡可再生能源与负荷的波动性,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 工商业储能:参与电网调峰、需求侧响应,降低用电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