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布劳恩研究所开发的µLED,为可灭活体腔内病原体的紧凑型医疗光源铺平了道路
每年都有上千人死于在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MDRO),如MSRA。但杀死这些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潜在方法是使用波长小于235nm的远UVC。
当前,柏林的费迪南德-布劳恩研究所(FBH)报告称,在推动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方面,其已突破一个重要阈值。该研究所宣布,使用远UVC LED光源,在连续波(CW)工作中,单根光纤的输出功率达到1毫瓦,这是近期在一次会议上公布的国际纪录。
这项突破性研究主要是由Jens Rass的研究成果推动的,是通过采用密集阵列排列的235 nm UV micro-LED实现的,与传统的远UVC LED相比,可将五倍的光耦合进光纤。micro-LED本身非常紧凑,直径仅约1.5 µms,一个一平方毫米的芯片可排列多达125,000个micro-LED。重要的是,这种光源还具有方向性。
费迪南德-布劳恩研究所研究小组组长Sven Einfeldt在开发用于医疗应用的UVC LED上拥有多年经验,他解释道:“凭借这些超短波LED,我们在效率和性能方面都创造了国际记录,这是一项真正的突破。目前,我们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原型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这家位于柏林的研究所已经开发出用于面板辐照系统的233 nm UVC LED,该系统已直接用于人体皮肤。在柏林夏里特医院和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的两个BMFTR资助项目中进行的广泛研究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持久性损伤。
该研究所的长远愿景是能够制造出用于鼻咽腔消毒的光源,以根除多重耐药菌,同时实现其他体腔的消毒。研究人员表示,一毫瓦LED照射源可提供约五分钟的照射时长,且不会产生大量热量。
夏里特医院皮肤病学、性病学和变态反应学部门皮肤生理学中心负责人Martina Meinke解释道:“这将使我们能够在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部位灭活它们,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接触到这些部位。例如,在使用专用的洗液和漱口水对全身进行消毒后,就有可能彻底清除MRSA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