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已经结束,这也预示着国自然的会评已尘埃落定,接下来就是等放榜了!而近期不少网友热议:今年不少3A的本子被毙了,这事是真是假呢?
3A项目上会被淘汰的原因:1.项目同质化问题
• 同一单位项目过多:为了确保公平竞争和资源分配,评审委员会会限制同一单位在某一领域上会的数量。如果一个单位的多个标书都在同一领域上会,部分标书可能会被淘汰以控制数量。
• 同一研究方向项目过多:当某一研究方向的标书数量过多,评审委员会会采取措施进行筛选。例如,如果同一研究方向的标书内容重复度高,会导致部分标书被淘汰,以确保资助面广泛。
• 同一课题组项目过多:如果一个课题组的标书数量过多,评审委员会可能会进行调控,淘汰部分标书,以防止过多资源集中在少数课题组。
2.项目自身问题
• 创新点重复:若申请书中所提出的创新点存在重复性,特别是已有明确意见指出其可能与已有文献中的创新点相重合,则该申请书在评审环节中将不予通过。
• 创新点不可行:一些专业且明确的意见指出技术路线的不可行性。鉴于负面反馈,即使项目评分较高,也可能无法获资助。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能力的问题,或者国内暂时不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可能。
• 申请书内容缺失:很多基金申请人学术基础好,选题也较为热门,但申请书撰写不够严谨,缺少必要部分。特别是技术路线描述不够详细,可行性论证不够扎实。这些不足导致项目获得资助的可能性较低。通常要求预实验图占到整个研究的20%-30%,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口子或者申请者,预实验图甚至会有40%,因此如果预实验不能够支撑假说,那么还是有可能会被毙的。
• 学术不端:如在盲审过程中有打招呼的情况,或者盲审专家因为需要评审过多的标书而没有发现标书中的硬伤,导致一些“伪3A”项目在会评中被发现并淘汰。
3.申请人相关问题
• 申请人背景不佳:在本子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会评专家还是有可能根据申请人个人背景情况来选择资助与否,前期文章、依托单位、团队等因素都可以作为参考。有较好的研究工作显然会增加专家对本子的好评度,资助你应该有很大概率能有较好的结题工作。
• 前期文章问题:申请人提供的科研代表作如果发表在掠夺性期刊或“预警”期刊上,或者存在勘误、撤稿等问题,会让会评专家质疑,尤其在申请人前期研究基础不太充足的情况下,这显然会让专家的第一印象就没有那么好。
4.评审机制与竞争问题
• 资助面广泛化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目标是尽可能扩大资助面,确保各个领域、各个研究方向都能得到支持。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会考虑资助的多样性,而不是将资源集中在某个特定方向。这意味着那些在某一方向上项目数量过多的申请,可能会被淘汰以实现更广泛的资助目标。
• 竞争激烈:国自然项目遴选过程是优中选优的,即使3A上会,如果本口子下项目数量极多,竞争也会非常激烈,最终可能只有部分项目能获得资助。
哪些本子更受青睐?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会评中,申请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众多申请中脱颖而出,项目申请书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受到评审专家的青睐。以下是评审中更受欢迎的项目申请书的关键要素:
1. 研究基础扎实
• 顶刊或主流期刊发表:申请人在顶尖学术期刊或主流期刊上发表过研究成果,能体现其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 持续的科研产出:展示出在相关领域的持续研究产出,说明申请人具有稳定的科研能力和持久的研究热情。
• 强大的研究团队和平台支持:拥有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和平台支持,可增加申请书的竞争力。
2.申请书格式和内容无误
• 格式统一:确保申请书格式统一,符合基金会的要求,展示出申请人的专业素养。
• 文字无错漏:仔细检查申请书,避免出现文字错漏、拼写错误等基本问题。
• 思路清晰:申请书逻辑清晰,论述连贯,避免思路混乱,以便评审能够轻松理解项目内容。
• 内容完整性:提供完整的信息,确保研究目标、方法、预期结果等环节均有清晰的描述。
3.创新性突出
• 新现象和新机制:研究揭示新的科学现象和机理,推动学术前沿的发展。
• 新载体和新技术:应用新型载体和技术,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
• 新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展现出创新性,提供比传统方法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 避免套路化:研究设计避免套路化、短平快的方式,要有长远的科学价值。
4.科研可行性强
• 清晰的研究目的和计划:明确阐述“为何做”“如何做”“可以做”的问题,让评审相信项目的可行性。
• 充分的前期调研:展示对研究问题的充分了解和调研,提供详实的数据和背景支持。
• 应用转化价值:尤其在医学科学领域,强调研究的临床转化效益,让评审看到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
• 合理的风险评估:对项目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原文阅读:GZ号【欧亚科睿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