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家办公,公司的代码、客户资料会不会被泄露?”—— 这是远程办公普及后,很多企业老板最担心的问题。
有人觉得装个监控软件就行,但实际上,远程办公的泄密风险藏在更隐蔽的地方:员工用私人邮箱传工作文件,在家庭群里吐槽工作时泄露项目信息,甚至孩子误点了 “分享” 按钮……
今天就来聊聊远程办公时,怎么建起 “看不见的防护网”,既不影响效率,又能守住秘密。
盲区一:公私设备混用,等于给秘密开了 “后门”
很多员工用自己的电脑、手机处理工作,这些设备没装加密软件,也没有权限控制,很容易出问题:私人电脑中毒,公司文件被黑客偷走;手机借给家人用,客户信息被无意看到;设备维修时,硬盘里的秘密被维修人员拷贝。
三个简单办法解决公私混用问题:
• 给员工发 “安全清单”:明确 “工作文件只能存在公司配的云盘里,不能存在私人电脑 / 手机里”“禁止用微信、QQ 传涉密文件,必须用企业微信 / 钉钉的加密传输”。
• 用 “轻量级工具” 控权限:比如给核心文档设置 “只能在线看,不能下载”,员工居家办公时,通过公司的虚拟专用网络(VPN)访问,离开 VPN 就打不开,成本不高但很有效。
• 定期 “查岗”(非监控):每周让员工自查 “私人设备里有没有存工作秘密”,发现后及时清理,之前有个互联网公司就靠这个,发现有员工把代码存在私人 GitHub 仓库,及时删除避免了泄露。
盲区二:线上沟通太随意,秘密成了 “公开信息”
远程办公时,线上沟通占了 80%,但很多人没意识到:
• 在微信群里聊 “这个客户能接受的底价是 50 万”,如果群里有客户的人,等于直接泄密;
• 开视频会议时,电脑屏幕对着家人,屏幕上的报价单、客户名单被无意看到;
• 语音转文字时,系统自动保存的聊天记录,可能被云端算法抓取。
线上沟通要记住 “三不原则”:
• 不聊核心秘密:涉及配方、底价、核心技术的内容,尽量打电话,别发文字;
• 不用公共工具:和客户、同事聊工作,尽量用公司指定的、带保密功能的工具,比如企业微信的 “会话加密” 模式,消息撤回后对方无法查看;
• 开会时 “清场”:开涉密会议前,提醒员工确保周围没人,电脑屏幕别对着窗户,手机调静音放在视线外。
盲区三:居家环境太放松,保密意识 “下线”
在公司时员工知道 “客户资料不能乱摆”,但在家就容易松懈:打印的报价单随手放在茶几上,视频会议时背景里能看到贴在墙上的项目计划,甚至和家人聊天时顺口说 “我们最近在抢 XX 公司的客户”。
给员工的 “居家保密指南”:
• 设个 “工作角”:让员工在家划分出专门的工作区域,涉密文件只放在这个区域,用完就收进抽屉锁好;
• 跟家人 “约法三章”:告诉家人 “我工作时说的内容别外传,看到的文件别拍照”,之前有个广告公司的策划,在家和老公聊 “某品牌的推广方案”,结果老公在酒桌上说漏嘴,被竞品公司的人听到。
• 离开电脑就锁屏:哪怕去倒水、接电话,也要随手锁屏,设置复杂密码(字母 + 数字 + 符号),防止家人或访客趁机查看。
远程办公的核心是 “把公司的保密制度‘搬’到家里”,关键不在监控,而在培养员工的 “场景意识”—— 无论在哪,只要接触到商业秘密,就绷紧保密这根弦。
明天咱们聊聊 “软件代码怎么防泄密?程序员最容易犯的 3 个错”,技术型公司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