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强国”战略部署,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落地生根,由九三学社信阳市科普工作站联合多方单位共同承办的2025年ICode中国区决赛信阳分赛场于8月2日至3日在“山水茶都”信阳成功举办。这场为期两天的科技盛宴吸引了来自全省20余县市的300余名编程少年同台竞技,最终信阳赛区77名选手斩获中国区金奖(占全国金奖总数25.6%),多名选手将代表中国征战全球总决赛,彰显了信阳科创教育的丰硕成果。
作为本次大赛的指导单位和核心承办力量,九三学社信阳市科普工作站始终以“传播科学思想、培育创新人才”为己任,全程主导赛事策划、资源整合与科普赋能工作。
九三学社信阳科普工作站构建了“赛事引领+文化融合+科普延伸”的特色办赛模式:在硬件保障上,协调信阳文化艺术学校配备200台高性能设备,实现“赛场-住宿-餐饮”一体化封闭管理,确保赛事公平有序;在文化赋能上,将信阳“红色基因”与“生态优势”融入赛事环节,通过“重走长征路VR编程体验”“AI炒茶算法模拟”等特色活动,让青少年在竞技中感受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在科普延伸上,赛后同步开启“编程+茶乡研学”路线,为选手提供AI教育课程与茶文化体验,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 赛事期间,信阳青少年编程选手表现亮眼,展现出扎实的技术功底与创新思维。信阳市第三小学谢孟杨在Python小学组中逆风翻盘,以最优算法斩获全国冠军;信阳市第九中学翁方哲、吴昌霖组成“双子星”战队,分获Python中学组全国亚军、季军;羊山新区第十一小学方远、胜利路学校刘睿轩等6名选手挺进全国前十,形成“冠军梯队引领、集体突围出彩”的良好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九三学社信阳市科普工作站长期以来在科创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近年来,工作站年培训编程师资300余人次,推动图形化编程纳入城区中小学校本课程,构建起“课程普及-赛事牵引-人才储备”的科创教育生态链。 “这些少年指尖跃动的代码,正在编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算法!”大赛组委会主席、九三学社信阳科普工作站站长郑承轶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作为扎根信阳科创教育一线的力量,九三学社信阳市科普工作站始终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履职重点,通过搭建国际赛事平台、开展科普公益活动、整合校企资源等方式,让编程教育从赛场延伸到生活,从技术学习升华为文化传承。
此次赛事中,选手们不仅比拼算法逻辑,更在“太空探险机器人编程”“长征路线代码还原”等任务中,践行“技术向善、创新为民”的科学理念,这正是工作站“培育有情怀的科创人才”理念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本次大赛金奖选手已获得全球总决赛绿色通道支持。下一步,九三学社信阳市科普工作站将持续深化“科创+教育+文旅”融合模式,依托赛事成果推动编程课程进校园、科普资源下沉基层,为青少年搭建更高水平的创新展示平台,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九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