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又因为一把售价169元的雨伞上了热搜。
事情起因很简单,雷军在微博发了一条动态,说“最近很多地方都在下雨,我们为小米车主们做了把雨伞!”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以为这是福利,结果一看小米商城,才发现这把雨伞并不是赠品,而是要169元购买,或者用1690积分兑换,将在8月4日通过小米汽车App正式开售。
通常来说,一把普通雨伞几十块钱就能买到,而这把因为贴上了小米汽车的Logo就涨到169元,自然让不少人觉得定价偏高,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调侃:“是车规级的吗?”“19.9交个朋友”也有人疑惑,这算不算是品牌溢价收割情怀粉?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表示,积分兑换对车主来说也还算划算。
从外观上看,这把伞主打撞色设计,外面是黑色伞面,里面是黄色内衬,伞柄也做了定制化处理,印着“Ultra”字样,与小米汽车的车漆颜色呼应。它号称支持一键开收、单手操作,伞面采用高密度疏水涂层,收伞时雨水可以快速滑落,不会把车内弄湿,更关键的是尺寸正好适配小米汽车的前排门板储物槽,能无缝收纳。
说实话,这些功能和卖点本身并不稀奇,市面上几十元的晴雨伞也能做到类似的效果。小米这款伞主要的“独特之处”就是设计感强、与车型高度匹配。对于重视颜值、想要整套周边都跟车子配色统一的车主来说,这把伞确实能满足心理需求。但对不看重品牌、单纯想遮风挡雨的人来说,169元显然谈不上性价比。
不少人拿劳斯莱斯雨伞作对比,觉得豪车几十万一把伞都卖得出去,小米卖个一百多元怎么不行?可问题在于劳斯莱斯有顶级奢侈品牌溢价和车主消费水平支撑,而小米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牌溢价没那么硬气,自然容易被质疑收“智商税”。
之所以小米频繁推出周边产品,从车规纸巾盒、车载支架到现在的雨伞,根本原因是车企竞争太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打得太凶,雷军自己曾公开说过“小米每卖一辆车都在亏本”。是不是亏本不好验证,但业内普遍承认新能源汽车的利润率已经被打得很薄。传统车企还能靠技术、供应链积累保持利润,而像小米这样的新玩家,想快速通过卖车盈利几乎不可能,于是把注意力放到周边生态上,试图靠配件补回血。这已经是很多新势力车企的标准操作,像蔚来旗下NIO Life卖的配件,毛利率更高也不罕见。
所以,这把伞是不是值得买,关键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要是喜欢小米生态,积分多、想追求整套配色统一、愿意为品牌买单,那169元买一把用着顺手、和车子搭配的伞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你只看实用和价格,那几十元的同款功能伞完全能替代。争议之所以存在,本质上是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接受度不同,而小米现在处于话题流量期,任何定价都容易被放大讨论。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把多高科技的伞,也不算绝对的“智商税”。它卖的是小米汽车的形象配套和品牌认同感。值不值,全看你愿不愿意为这种体验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