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黑龙江正值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广袤的黑土地上,科技赋能、创新模式,正在助力各地农业生产解锁“新密码”,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田间管理上新“黑科技”
在黑河市爱辉区的大豆田里,第二代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正在进行作业演示。盛夏的大豆田绿意葱茏,秧苗与杂草交错生长,而这样的环境对第二代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进行试验非常友好。
“我们研制的激光除草机器人就好比在智能车上有无数个眼疾手快的除草工,只要智能车一路过,除草工会一直拔草,我们集成了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技术、激光技术,实现了对于人工的替代。”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宿健飞介绍。
第二代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自主研发,以黑河市爱辉区大豆田为试验场地,历时两年更新升级的成果。它无需农药、高效除草的特性,正将绿色智能农业的未来一步步变为现实。
身为拥有29年农田工作经验的农业技术专家,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凤琴自第一代机器人问世起便持续关注其进展。此次第二代机器人进行田间作业演示,她早早守候在田边。“激光除草机器人不仅省时、省人、省力而且没有污染,在进行田间管理的同时帮助我们作物健康成长。”
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是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提供田间作业试验场地的耕种大户,他同样见证了机器人的更迭。对于当下智能辅助产品的不断涌出,盖永峰对未来农田智能管理也充满了信心:“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也很期待除草机器人能够早日投入农耕使用,不仅能够保障粮食的品质,我们的收入也能增加。”
从4吨多“瘦”身至1吨多的第二代白色机型,正依据科研人员预设指令在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里依次开展“田间运动能力”与“杂草去除率、伤苗率”两项性能测试。科研人员通过现场观察和精确测量,记录各项试验数据,为后续的改良与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在生产成本方面,我们研发的这台智能除草机器人仅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而这也为未来普及推广增添了可能性。”宿健飞说,下一步,哈工大机器人技术项目研发团队会让智能除草机器人越来越优化,适用于多种农业作业场景,为夏季田间管理增添“科技”助力。
定制农业开拓“新路径”
绿浪鱼跃、云端种稻、大棚生金……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一幅定制农业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梨树乡依托30.61万亩耕地资源,创新打造“客户+基地+合作社”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目前,已有5家企业认购300亩定制稻田,每亩增收约2000元,累计增收达60万元。
走进永利新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稻田绿浪翻滚。梨树乡立足水稻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高质高效水稻种植,创新推广“鱼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清澈水波下鱼儿游弋跃动,不仅优化了生态,更率先开启了定制农业的探索之旅。
梨树乡党委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立足本地特色与品牌优势,拓展绿色有机及优质农产品的多元化定制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精细、更个性的体验,让定制农业成为富民强村的‘金色希望’。”
此外,合作社赋予客户高度自主权,消费者可认领专属稻田,通过物联网系统随时查看作物长势。聚焦高端需求,基地标准化种植“稻花香2号”“长粒香”等优质品种,提供从春种到秋收、仓储到配送的全链条“保姆式”服务,轻松实现“一亩田”云端定制。
为不断释放产业潜力,合作社创新利用40余栋水稻育秧大棚,秧苗移栽后引导农户二次种植辣椒等经济作物。如今,大棚内辣椒苗长势喜人,单栋大棚可创收约3500元,带动1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3000元。这一模式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吸纳了剩余劳动力,更有效提升了大棚的综合效益。
垦地合作新探索“新实践”
在鹤岗市萝北县肇兴镇裕丰村的垦地合作玉米示范田里,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架飞机从示范田上空呼啸而过,喷洒的药液和营养液像晨雾一样缓缓降落,吸附在玉米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进入夏管期以来,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滨分公司定期为肇兴镇玉米垦地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示范样板田开展飞机航化作业。为确保航化作业安全、有效,航化作业前,江滨分公司详细了解示范田所在位置,地势情况,详细绘制飞机作业地号图。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田间跟踪,巡查航化作业质量,为示范田农作物丰产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江滨分公司落实垦地共建专项行动,与萝北县肇兴镇开展全程托管4000亩、环节托管8万亩次、技术培训辐射面积17万亩,并与裕丰村合作打造玉米示范点1处,面积550亩,充分发挥北大荒现代农机力量强、农业作业标准化程度优、智能科技含量高等优势,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江滨分公司通过创建垦地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构建种植品种、水肥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和机械作业“五统一”服务体系,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等高质高效的种植技术,为垦地合作农业生产模式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随着农业与科技不断融合、创新模式的不断深入,农业现代化解锁了更多新场景,广袤的田野上孕育着又一年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