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玩意儿,对现代科技来说是宝贝疙瘩,日本的高科技产业离不开它,从汽车电机到电子设备,全都得靠这些元素撑着场子。日本本土资源匮乏,稀土基本得靠进口,早年间几乎全指望中国供应。中国稀土资源丰富,提炼技术也领先全球,产量占世界九成以上,日本每年消耗的稀土中,至少九成是从中国来的。这依赖性太强了,一旦出点事儿,就得抓瞎。
回想2010年那会儿,因为钓鱼岛撞船事件,两国关系闹僵,中国暂停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这下日本慌了神,稀土价格一下子翻倍,国际市场上买的货比之前贵出一大截。汽车厂、电视厂这些企业直接受冲击,好多生产线停摆,工人没事干,工厂损失惨重。稀土不光用在民用领域,军事上也关键,导弹、雷达这些国防装备缺不了它。这次事件让日本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太危险,从那以后就开始到处找替代渠道,花大价钱补贴企业去全球淘资源,甚至试过从海底挖泥浆提炼稀土,可技术条件跟不上,最后也没成事儿。
日本这心态,简直是病急乱投医。印度这时候跳出来,说自己稀土储量大,全球排第三,有690万吨探明储量,能稳稳供应。日本起初还有点犹豫,印度的国际信誉一般,但数据摆在那儿,加上印度反复游说,日本就动心了。2012年,两国签了协议,印度国有矿企IREL每年供应稀土给日本的丰田通商子公司Toyotsu Rare Earths India,日本每年付3.2亿美元技术援助,还在印度建加工厂。这协议一签,日本觉得稳了,不用再担心对中国依赖,运费还低,距离近,看起来是笔好买卖。
协议执行了13年,日本砸了不少钱进去。印度确实有储量,但产量低得可怜,全年就2900吨左右,全球占比不到1%。提炼工艺落后,纯度达不到要求,人才和技术都缺。印度自家用都不够,还敢接日本订单?这就得靠当二道贩子,从中国低价进口精炼稀土,换个包装,加价卖给日本。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出口到日本的稀土超过4000吨,比自家产量多出一大截,那多出的1000多吨明显是转手货。日本买的时候价格高25%,但咬牙认了,觉得摆脱依赖值这个价。
这事儿瞒不住,早晚得露馅。中国从2023年开始逐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到2025年4月,直接针对中重稀土和磁铁,要求出口许可证,海关严查转口贸易。这政策一出,全球供应链乱套,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稀土锐减,库存见底。印度外交部门还去北京求情,希望放宽点,但没啥效果。自己都不够用,哪儿还管日本?6月,印度政府直接让IREL暂停对日本出口,优先国内需求。这下日本傻眼了,花高价买回来的货,发现大多是中国来源,还多付了冤枉钱,现在连供应都断了。
日本企业受冲击大,汽车行业首当其冲,电机生产停滞,生产线减速运行。东京股市相关板块波动,企业高层开会愁眉苦脸,计算损失。印度这头,莫迪政府头疼,宣布投入500亿卢比搞稀土自给自足,建新厂,找合作伙伴。但专家直言,中国优势不是钱砸出来的,是几十年积累,开采、提炼、下游应用全链条领先。印度短期内难撼动,基础设施和技术差距大,外资撤单,工厂闲置。
日本转向澳大利亚,签新协议拉矿石回来,但精炼还是得靠中国,全球九成以上产能在那儿。矿石堆仓库,没法变现。日本稀土战略储备从60天提到180天,但不够用。现在日本稀土进口仍60%以上来自中国,多元化努力白费大半。印度也依赖中国,2024-2025财年进口5万多吨磁铁,电动车和国防产业卡脖子。
这事件暴露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中国主导地位让各国警醒。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组团反击,Quad国家推出关键矿产倡议,共享技术,投资矿区,试图破中国垄断。但进展慢,成本高,中国出口限制造成价格波动,汽车制造商警告生产中断。印度计划450吨钕产量,到2030年翻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日本教训深刻,花钱买教训,绕圈子还是回到原点。印度当中间商赚差价,现在自己也慌,急着建本土链条。全球稀土博弈加剧,各国砸钱研发替代材料,回收技术,提升效率。日本尝试海底矿,澳大利亚开发布朗斯岭矿,产重稀土。但中国握着加工王牌,短期难变。
话说回来,这不光是经济事儿,还牵扯地缘政治。2010年事件后,日本投资澳洲Lynas矿,现在Lynas产重稀土,但部分还送中国精炼。中国用稀土当杠杆,对美关税回应,禁出口七种元素和磁铁。美国国防依赖这些,F-35战机、导弹全要用。国会推法案补贴本土产业,重开加州山口矿,但产量有限。
印度稀土出口停,日本企业转向越南、巴西这些地方,但供应不稳。全球需求涨,电动车、风电、5G全要稀土,供给紧俏。中国矿企整合,出口配额悄然发布,没公开声明,市场更紧张。印度有奥迪萨提取厂、喀拉拉精炼厂,但规模小,技术待升级。
日本反思多元化策略,补贴企业找新源,但效果一般。印度推动国家关键矿产使命,优先本土,减少中国依赖。但分析师说,印度商用供应链几年内难成,矿业受限国有企业,私营参与少。
这闹剧落幕,日本损失上亿日元,企业减产,股市动荡。印度赚几年差价,现在自顾不暇。全球醒悟,稀土不是单纯贸易,是战略资源。中国优势稳固,其他国家合力追赶,但路长。日本这回被坑,提醒大家,依赖单一来源风险大,得早布局。
这事儿接地气,稀土虽小,影响大。各国忙活自保,合作破垄断,但中国领先多年,短期难超。日本高价买教训,印度转手把戏曝光,全球供应链调整中。未来咋样,得看技术突破和投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