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系统”通常指将**光伏发电系统(PV)** 与**储能系统(通常是电池储能系统 BESS)** 相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它是“光储直柔”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更侧重于“光”和“储”的结合及其协同效应,而不一定强制包含“直”(直流母线)和“柔”(高级柔性控制)这两个更进阶的特性(尽管现代系统通常也包含一定的智能控制)。
**核心目标:**
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白天有、晚上无)和**波动性**(受天气影响)问题,实现以下主要目的:
1. **提升自发自用率:** 将白天光伏发电的富余电量存储起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减少对电网购电的依赖。
2. **削峰填谷/峰谷套利:** 在电网电价低谷期(或光伏发电充裕时)给电池充电,在电价高峰期放电供负载使用,降低电费支出。
3. **提高供电可靠性/备用电源:** 在电网停电时,储能系统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为关键负载提供不间断电力(需配置离网功能)。
4. **支撑电网稳定性(辅助服务):** 大型系统可参与电网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需政策支持和特定设备)。
5. **平抑输出波动:** 平滑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使其更符合电网接入要求(尤其对大型地面电站重要)。
**系统基本组成:**
1. **光伏发电单元:**
* 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
* 光伏支架
* 直流接线箱
* **光伏逆变器:** 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与电网或负载匹配的交流电。在带储能的系统中,逆变器通常是**混合逆变器**或**储能变流器**。
2. **储能单元:**
* **储能电池:** 目前主流是**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 LFP 因其安全性和长寿命成为首选),其他包括铅酸电池(逐渐被淘汰)、液流电池(长时储能)等。
* **电池管理系统:** 监控和保护电池,确保安全运行(电压、电流、温度控制,均衡,状态估算)。
* **储能变流器:** 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双向转换。在集成系统中,常与光伏逆变器合二为一成为**混合逆变器**。
3. **能量管理系统:**
* 智能控制器或软件平台。
* 核心功能:根据预设策略(如经济最优、自发自用优先、备用电源模式等),实时协调光伏发电、电池充放电、负载用电以及与电网的交互。现代EMS通常具备一定的“柔性”控制能力。
4. **配电与保护系统:**
* 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柜。
* 开关、断路器、熔断器、电表等。
* 保护装置(防雷、过压、过流等)。
5. **电网连接点:**
* 系统通常与交流电网并网运行,通过双向电表计量与电网的电量交换(购电和售电)。也可以是离网系统(如海岛、偏远地区)。
**主要工作模式:**
1. **自发自用+余电充电:**
* 白天光伏发电优先供应负载。
* 负载用不完的电量给电池充电。
* 电池充满后,若仍有富余,则**余电上网**(卖给电网)。
2. **自发自用+电池补充:**
* 白天光伏发电不足时(如阴天),电池放电补充供电。
* 夜间或光伏无出力时,电池放电供应负载。
3. **峰谷套利:**
* 在电价低谷期(或光伏发电充裕时),优先用低价电(或免费光伏电)给电池充电。
* 在电价高峰期,电池放电供负载使用,避免购买高价电。
4. **备用电源模式:**
* 电网正常时,系统并网运行。
* 电网停电时,系统自动切换为离网模式,由光伏(如果白天有光照)和/或电池为关键负载供电。
5. **限功率输出/防逆流:**
* 当本地消纳能力有限且不允许余电上网时,系统可限制光伏输出功率或控制电池充电速率,避免向电网倒送电。
**关键优势:**
* **显著提升经济性:** 提高光伏发电自用比例,减少电费支出;通过峰谷套利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电网容量费。
* **增强能源独立性:** 降低对电网的依赖,提高自我消纳能力。
* **提升供电可靠性:** 提供备用电源功能,应对电网停电。
* **支持电网:** 大型系统可提供辅助服务,参与需求响应,缓解电网压力。
*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平滑输出,提高光伏接入电网的友好性。
* **环保低碳:** 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
**应用场景广泛:**
* **家庭户用:** 屋顶光伏+储能,实现家庭能源自给自足和节省电费。
* **工商业:** 工厂、商场、写字楼等,利用屋顶或空地安装,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关键生产用电。
*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配套储能以满足并网要求(如波动性限制、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提高电站收益。
* **微电网/离网系统:** 岛屿、偏远地区、通信基站等无电网或弱电网地区的独立供电系统。
* **电动汽车充电站:** “光储充”一体化,降低充电成本和对电网的冲击。
**与“光储直柔”的关系:**
* **光伏储能系统是基础:** 它提供了“光”和“储”的核心功能。
* **光储直柔是升级:** “光储直柔”在“光伏储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直”(直流母线架构减少转换损耗)和更高级的“柔”(精细化、智能化的需求侧响应和电网互动能力),实现了更高的整体效率和更强的电网支撑能力。可以说,一个先进的“光储直柔”系统必然包含一个高效的“光伏储能系统”,但反之则不一定。
**总结:**
光伏储能系统通过将清洁的太阳能发电与能量存储技术紧密结合,有效克服了光伏间歇性的缺点,大幅提升了光伏发电的价值(经济性、可靠性、电网友好性)。它是当前实现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应用前景极其广阔。随着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和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其普及度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