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国家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成立大会暨深交所服务网络企业上市(新型显示)成都专场活动在成都高新西区IC设计产业园举行。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等11家国省两级高新区共同发起成立“国家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深交所面向新型显示企业推出“上市辅导成都专场”。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活动聚焦“创新协同·链动未来”,汇聚工信部、深交所、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全国新型显示领域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代表,共商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推进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工信部规划司指导
11家国省两级高新区联合攻关
新型显示是信息时代的终端基础和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显示产业产值占比近半达1000亿美元,其中显示器件的全球市场份额达55%,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在工信部规划司指导下,成都高新区联合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西安、武汉东湖、南京、厦门火炬、重庆、昆山、绵阳等10家国家高新区,以及合肥新站1家省级高新区,共同成立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该网络旨在打破区域壁垒,统筹全国显示产业优势资源,围绕柔性显示、Micro-LED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工信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塑造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进一步筑牢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球引领优势。他强调协同创新网络要加强“四个协同”——协同平台建设、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成果转化、协同生态建设,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成都高新区锚定建设‘世界柔谷’目标,以京东方、辰显光电、极米科技等链主企业为核心,充分挖掘关联配套企业,打造技术共研、产业共育、市场共拓的全国创新协同网络。”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倡议,协同创新网络各成员单位共建一张“资源地图”、共组一批“攻关联合体”、共设一支“协同基金”、共创一组“示范场景”、共育一流“产业生态”。
上海张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协同创新网络的成立是产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张江高新区将依托全球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全力推动新型显示协同创新网络成为引领全球显示产业前沿技术的核心引擎。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方案》。该方案进一步明晰了“协同作战”路线图,明确网络成员单位将围绕推进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塑造差异化产业创新引领力两方面发力,协同搭建高能级创新合作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支持培育链主企业壮大、开展全链条人才引育、举办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
在深交所服务网络企业上市(新型显示)成都专场活动环节,深交所面向新型显示企业推出“上市辅导成都专场”,强化金融资源对产业链中小企业的精准滴灌。
产业生态优势明显
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柔谷”
当前,成都已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重要一极。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年)》,成都位居“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城市”前三,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5%,产业链完善度达73%,产业配套率达4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6%,研发投入占比达7%。
作为本次协同创新网络主要发起单位,成都高新区是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创新最为活跃、成效最为突出的高地,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内首条、全球首批8.6代AMOLED生产线、全球首条TFT基Micro LED显示屏生产线,新型显示产能规模和配套水平居西部第一,柔性显示领域产能全国第一,全球一半以上iPad在此生产,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完善、发展迅速,形成覆盖LCD、OLED和Micro-LED等多种技术产品门类的产业体系,聚集新型显示相关企业40余家,京东方、辰显光电2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链主企业名单,打通了从玻璃基板、发光材料、光掩膜版、光学膜到面板制造,再到手机、车载显示等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2024年,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营收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4%,“世界柔谷”初具规模。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聚焦柔性显示、微型显示细分赛道,围绕材料、设备和零部件等核心配套环节,加快建设“世界柔谷”,推动我国在柔性显示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突破,为进一步筑牢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球引领优势作出更大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实习生 贾李逸雯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