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大垭口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摸到了会翻跟头的机器狗。当天,大连理工大学联合龙陵县科技馆把“科普大篷车”变成移动科技馆,院士故事、象棋AI、穿越小球实验轮番登场,连暑期防溺水教育都玩出了“沉浸式体验”。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科普行动,正在为边疆孩子推开科学之门。
“院士故事”点燃科学梦想
当天的活动依托龙陵县科技馆的“流动科技站”丰富资源,以“AI+益智”为核心主题,精心设计了四大板块:院士展板区、互动展品区、益智竞技区和物理实验区。
“钱学森爷爷回国时,连衬衫都只带了五件!”在大连理工大学学生生动的讲解中,大垭口小学的孩子们围在院士展板前,眼睛亮得出奇。实践队员特意准备了互动问答,当问到“谁想当科学家”时,30多双小手齐刷刷举过头顶。
机器狗引爆操场
互动展品区成为了孩子们的欢乐海洋。拼立方体、国际象棋对弈以及“会穿越的小球”等益智活动,搭配上趣味横生的物理小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科学原理,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校园。
而最火爆的场面,莫过于机器狗的登场,一只只机器狗成了“明星”。它们能后空翻、会作揖,甚至能模仿真狗走路。五年级的王晓磊蹲在地上和机器狗“对话”:“你比我家大黄狗还聪明!”
据一名带队教师介绍,这是团队特意从学校实验室带来的教学机器人,专门用于展示人工智能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它将抽象的人工智能知识具象化,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安全教育玩出科技感
针对暑期青少年安全风险,活动特别增设防溺水与交通安全宣传专区,聚焦暑期安全,通过溺水救援、交通事故场景模拟,结合互动问答教授自救技巧,并组织学生签署“安全小卫士”承诺书。现场发放安全宣传资料100余份,以沉浸式体验强化“防溺水六不”“一盔一带”等防护意识。
在防溺水模拟区,孩子们在大学生的带领下学习防溺水救援技巧。交通安全区则铺着巨型飞行棋棋盘,每格都设有安全知识问答。“闯关成功”的学生会获得“安全小卫士”勋章,12岁的李苗苗骄傲地说:“我要把勋章别在书包上!”
校地合作构建长效机制
另外,这次活动还暗藏“玄机”——所有展品都预留了扩展接口。“大工师生后续会开发配套课程,我们负责把教具送到各村小。”
龙陵县科技馆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科普知识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双方深度合作的实质性举措。通过整合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技馆的展教资源,双方探索出了“高校—基地—乡村小学”三级联动的新模式,为边疆青少年搭建了一个零距离接触并体验前沿科技的宝贵平台。
据悉,今年以来,龙陵县科技馆已累计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20多场次,惠及青少年超过1万人次。随着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正式落地,预计每年将有百余名师生赴龙陵开展滚动实践,形成“假期集中+学期常态”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科技动力。
当城市孩子在科技馆排队体验VR时,这些深山里的娃娃正用废弃纸箱制作“机器人”。大连理工大学一名学生介绍说:“有个孩子悄悄告诉我,他要把今天看到的都画下来,因为‘怕睡醒就忘了’。”或许这就是科普下乡最动人的意义——在某个孩子心里种下星辰大海的种子。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赵剑波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