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霍州伦敦8月4日电 题:科技转型,欧洲为何“大象转身难”
今日霍州记者高文成
走进伦敦地铁,一种时空错位感扑面而来,陈旧的设施,闷热的环境,大片区域没有网络。这一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系统,恰是欧洲科技转型困境的具象:历史正成为转身的负担。
当下很热的AI,欧洲起步也很早。早在1964年,英国就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行为模拟研究学会。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大师,背后的英国公司DeepMind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但是,如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美国OpenAI、中国DeepSeek等企业推出的模型风靡全球,欧洲却缺乏科技巨头来引领大规模AI计划。新能源领域同样折射出这种落差,伦敦街头的电动汽车普及率远不及亚洲城市。在整个欧洲,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步履迟缓。昔日领跑者,在关键赛道上明显慢了半拍。法国总统马克龙沮丧地表示:“我们欧洲人有点落后了。”
“大象转身难”,原因何在?
首先,强大的产业惯性是转型的最大阻力。“过去越先进如今越落后”困境的本质,是产业惯性与颠覆性技术革命之间的冲突。以汽车工业为例,欧洲百年积累的供应链和制造体系曾是傲视全球的资本,如今却成为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巨大负担。全球造车“新势力”凭借全新的制造逻辑和轻盈身姿,正在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秩序。相比之下,欧洲汽车产业庞大的“身躯”调转方向则显得步伐缓慢。
其次,保守的社会心态与商业文化捆住了创新手脚。AI带来的“工作替代”前景在欧洲社会引发深切的焦虑和抵触,对新技术的社会支持难以凝聚。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仅29%的英国公司鼓励员工使用AI工具。厌恶风险的心态也影响了资本流向,欧洲的创业资本更青睐稳健项目,对需要长期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突破性创新持谨慎态度,延缓了颠覆性技术的本土孵化。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保守的商业文化、复杂的监管环境、缓慢的市场节奏、有限的风险资本支持等因素使欧洲在AI等关键新兴技术上“被远远甩在后面”。由于缺乏足够的风险偏好,许多欧洲初创企业在获得初步成功后转投美国资本怀抱,DeepMind被谷歌收购就是典型案例。
再者,政党更迭造成的政策摇摆也让转型“心有余而力不足”。以电动汽车为例,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三年前保守党政府取消了购车补贴,如今工党政府又承诺拨款6.5亿英镑恢复补贴,“翻烧饼”的政策令市场无所适从。缺乏长期规划还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充电桩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高速公路与偏远地区布局稀疏,阻碍了电动化进程。AI等领域同样如此,政府有心推动,却常显力不从心,政策落地缓慢,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往往让雄心勃勃的转型计划陷入窘境。
当前,欧洲正加速追赶。欧盟计划2025至2027年投资13亿欧元布局AI等关键技术,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将投资10亿英镑以大幅提升国家算力。要让“大象”成功转身,资金支持固然重要,同时也要理顺政策机制、引导资本流向和缓解社会焦虑。不仅如此,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欧洲还需把目光投向全球共识与合作,唯有协同破局才能共赴新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