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的众多现象中,光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存在之一。
其特殊性的核心体现,便是光速不变原理。这一原理并非简单地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恒定为每秒 30 万公里,而是强调在任何参照系下,无论处于何种运动状态进行观测,光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顺风时的光速不会因风的助力而加快,逆风时的光速也不会因风的阻碍而减慢,且光速不会与其他速度发生叠加。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将其与日常生活中的速度叠加现象进行对比。
例如,当你乘坐一辆时速为 300 公里的高铁,并在高铁上奔跑时,对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你的速度是高铁的速度与你奔跑速度之和。然而,若把 “你” 替换为 “光”,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光的速度依然保持为光速,并不会变成光速与高铁速度的叠加值。
基于光的这种独特性质,一个有趣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果有两束反向飞行的光,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究竟是多少呢?按照我们在普通低速世界中所熟知的速度叠加方法(即伽利略变换),很容易得出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倍光速(2C)。
但在亚光速世界中,这种简单的速度叠加方法并不适用,而应该采用更为精确的洛伦兹变换。需要注意的是,伽利略变换实际上是洛伦兹变换在低速世界中的近似值。
当人们运用洛伦兹变换对两束反向飞行光的相对速度进行计算时,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光速。从公式计算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似乎无懈可击。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答案其实并不准确,至少是不够严谨的。
这是因为洛伦兹变换和狭义相对论一样,都是基于两大前提推导出来的。其中一个前提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光速不变原理”,另一个则是 “相对性原理”。所谓 “相对性原理”,是指在惯性系中,所有物理现象都遵循相同的物理法则。宇宙中的万物都可以被看作是惯性系,但光却是一个例外。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我们人类的视角下,以我们自身为参照系,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叠加计算得出两束反向飞行光的相对速度确实是 2C。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个 2C 只是以人为参照系计算出来的相对速度,并不能代表两束光之间真正的相对速度。要计算两束光的相对速度,必须以其中一束光作为参照系,因为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与人类的观测参照系并无直接关联。
然而,光的特殊性使得它无法作为参照系。光本身不存在时间概念,对于光而言,时间是静止的。这意味着光能够在瞬间跨越任何遥远的距离。倘若宇宙存在边界,光甚至可以瞬间抵达宇宙边界。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如果将光作为参照系,整个物理体系将会陷入混乱,就如同让篮球运动员同时担任裁判一样,比赛将无法正常进行。
那么,为什么光没有时间概念呢?根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解释,时间与光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一个物体高速飞行时,时间会变慢,这就是时间膨胀效应(钟慢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形象的例子来理解:假设你手持光子钟乘坐飞船高速飞行,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光子钟内光子的运动轨迹并非直线,而是呈现出一条斜线。由于光速恒定不变,由此很容易推导出时间膨胀公式。
从公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得越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
由于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当速度达到光速时,不仅时间会停止,空间也会缩短到无限小,这就是尺缩效应。所以,对于光而言,它既没有时间概念,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同时也没有空间概念,任何遥远的距离在光的 “眼中” 都近在咫尺。
综上所述,我们便能清晰地解答最初提出的问题。
由于光不能作为参照系,所以关于两束反向飞行光相对速度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探讨这个问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如果非要假设光作为参照系,那么答案既不是光速 C,也不是两倍光速 2C。因为光具有瞬间飞行至无穷远距离的特性,根据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在距离无穷大、时间无穷小的情况下,计算得出的速度将会是无穷大。然而,“无穷” 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并非具体的数值,在现实世界中也不存在这样的数。这也进一步突显了光的特殊性以及在物理学中研究光的性质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