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KingHZ
【新智元导读】AI正席卷短视频,从「兔子蹦床」到「婴儿开飞机」,魔性剧情吸睛又迷惑,背后却是算法驱动的流量生意。虚假内容泛滥、观众真假难辨,4大YouTube频道已全面AI化,「AI垃圾」或已暗中攻占人类心智!是时候普及学习「AI防诈」知识了。
老外最近迷上了「野生动物搞抽象」:深夜,萌兔爱上了后院的蹦床!!
网友Mark Gadala-Maria致力于教人使用AI,最近收集了在TikTok上疯狂传播的「隐蔽摄像机下的动物」。
但让他惊讶的是,大部分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视频是AI生成的。
暗夜疯狂动物城
深夜,猛兽在后院蹦起了跳床:
狸花猫半夜「巡视」,对监控镜头「竖中指」:
「虎」朋狗友,一起对镜头「竖中指」:
家里猫的社交圈震惊主人一整天:😲😅
水豚「卡比巴拉」和菊猫玩起了跷跷板:
室内的假监控,逼真到让人怀疑一切:
YouTube被机器人洗脑
上月,一段AI制作的视频火爆YouTube,观看量位居Top 3,观看量高达1.3亿次!
虽然故事内核是老套的「粗心的妈,天才的娃」,但情节有些离谱:
母亲忙于登记,婴儿爬上行李传送带,直接登机;
地勤粗心大意,小婴儿驾驶大飞机,直冲云霄;
母亲无力地跪地,绝望到掩面而泣;
事件登上新闻热搜;
多艘战机紧急出动,追踪飞机而去……
情节之离奇、表演之夸张,与国内某些短剧的「无脑」风格不相上下。
在Reddit上,部分网友表示这种内容过于无脑。
这些视频看起来有些「过于魔性」。真的有人喜欢看吗?
完全有理由怀疑:AI制作的视频,会不会精准踩在AI的偏好上?
换句话说,这会不会是AI的「自嗨」?AI观看并点赞AI制作的内容——形成完美闭环🤣。
有网友感叹,AI真的改变了互联网,不光是这些「无脑视频」:
一切都在变成这样:
求职者利用AI创建简历,吸引基于AI的工作申请筛选系统;
教师利用AI制定课程计划和作业,学生则用AI完成这些作业;项目负责人利用AI撰写项目简介,程序员和创意人员则用AI来实现这些任务。
这只是机器人在与机器人互动,利用人类作为中介。
AI制作的视频,究竟是自嗨的产物,还是全球观众的疯狂追捧?
YouTube爆发机器人革命
「无人平台」难以续命?
AI创作的视频正在悄然接管YouTube。
与六个月前的情况大相径庭,在5月的YouTube十大订阅频道中,四个频道全部视频都采用了AI生成的内容。
这一变化标志着YouTube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依赖AI技术来生成视频,而非传统的人工创作方式。
AI时代终于到来了,但对YouTube来说或许是晴天霹雳。
过去几个月,Garbage Day跟踪了各种AI生成的视频。
在YouTube上,AI生成的视频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功,占据了大量注意力和空间,甚至超过了更专业的创作者。其中,不乏依赖虚假互动来提高曝光度的账户——尽管YouTube上AI泛滥,但这种方式是否有效,还不好说,值得深思。
与此同时,一些YouTube网红和大V越来越少得到关注,转而将精力和推广重心放到其他内容平台。
这些迹象表明,互联网最大的视频网站正迎来分水岭。
在五月份,十大YouTube频道中有4个频道,全靠AI生成内容。
虽然这些频道使用的AI程序并不完全相同,有些视频中也可能包含人工制作的元素,但它们从未上传过完全不使用AI制作的视频。而且,这些频道都会源源不断地上传视频。
这与仅仅六个月前的YouTube格局相比,这一变化相当深刻。
在一月份,制作AI视频的最受欢迎账户获得了250万订阅和2.2亿次观看,勉强进入当月前20名。
到了六月,前四大AI频道的订阅者总数超过2300万,观看次数达到8亿。
显然,算法现在更青睐AI频道,使得它们的观看次数与订阅数的比例大幅提升。
这一趋势在二月份就初露端倪。
事出必有因。
自从开始推动更多专业视频内容以来,YouTube一直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并非每个创作者都有时间、资源或技能来制作Netflix级别的内容。
谷歌的广告收入分成并不能完全覆盖提升频道专业性所带来的成本,而AI视频往往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制作成本有时只要几美分。
甚至某些虚拟YouTuber(VTuber),完全由AI驱动,在YouTube上已经赚了数百万美元。
比如,一位游戏YouTuber,名叫Bloo,凭借玩《侠盗猎车手》(Grand Theft Auto)、《Roblox》和《Minecraft》等热门游戏的视频,吸引了250万余订阅者和超过7亿次观看。
他有着明亮的蓝色波浪发和深蓝色的眼睛。但他并非人类——他完全由AI驱动。
通过AI生成内容,YouTuber能够跟上平台算法不断增长的高需求,尤其是在短视频「Shorts」方面。为了应对TikTok等竞争对手,YouTube更加注重盈利能力,而非对创作者的吸引力。
自三月起,平台改变了观看Short的认定标准,从观看几秒钟变更为只要视频开始播放或循环就算作一次观看。
据DigiDay报道,这一改变赢得了广告主的青睐,但创作者或漠不关心,或公开质疑。
这也与YouTube在电视领域的野心密切相关。
根据上个月尼尔森的报告,YouTube已连续数月保持了电视观看份额的最高记录,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平台,超过一年时间牢牢占据这一位置。
这一庞大的市场份额也反映在其利润上,最近的估计显示,YouTube有望超过迪士尼,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媒体公司。
多年来,YouTube一直试图将自己塑造为流媒体平台的竞争者。与此同时,Shorts也成为了谷歌众多AI工具的试验场,无论是使用Veo制作剪辑还是通过Google Lens搜索内容。
比如,2024年9月18日,YouTube首席执行官Neal Mohan在纽约市Pier 57的「Made on YouTube」活动上发表讲话。他表示:「92%的创作者已经在在使用AI工具」。
虚假的繁荣
目前,Masters of Prophecy是YouTube上增长最快的频道,从2月的几百个订阅者,迅速增长到6月时的3000万以上,并且所有内容都是AI生成的。
然而,这样的增长看起来有些可疑,特别是考虑到它是如何在没有发布新视频、短片或评论的情况下,仅仅一天之内就从不到300个订阅者飙升到超过10万个。
可是,随着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内容由AI提供,所谓的「非自然增长」又有何意义呢?毕竟,AI机器人是不会从广告商那里购买产品。
显然,YouTube并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它似乎希望没有人注意到AI内容的流行。如果用户(更重要的是广告商)不抱怨,那么大家就能继续赚钱。
但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你可能会打开YouTube应用,突然意识到上面已经没有多少真人用户了。
随着AI内容在YouTube上成为常态,人们开始担忧,未来我们可能更难找到来自人类创作的视频,而更容易找到AI生成的替代品。
这仅仅是AI视频的开始,但如果YouTube要继续存在,保留最初让它变得如此非凡的「人味」,谷歌需要找到一种真正区分AI视频与现实的方法。
为什么这值得关注?
因为泛滥的AI生成内容,正在悄悄剥夺我们随手刷内容的乐趣。
自己喜欢的网站
变成了「AI垃圾场」
不止是小动物视频,越来越多兴趣社区也深受其害:园艺论坛、编织圈子,甚至是Pinterest上自带「人间烟火气」的DIY美学,都被AI破坏得面目全非。
因为AI生成的图片过于完美,反倒少了那份真实感、那点瑕疵所带来的共鸣。
就连时尚杂志《Vogue》都没能幸免——在8月刊中,他刊登了AI模特的广告,结果遭到读者质疑:这广告不仅空洞无趣,还剥夺了真人模特和摄影师的饭碗。
AI网红其实早已悄悄进入我们的社交平台,只不过以前好辨认。
如今生成人物图像连手指都画得惟妙惟肖,虽然膝盖仍是bug频发区,但整体辨识度已越来越低。
据导演、内容创作者Jeremy Carrasco透露,这场「兔子蹦床」风潮,最初是因一段真实的「土狼跳蹦床」视频而引爆的。
背后真相是:AI「怪视频」刷屏,是因为它们能赚钱。
越离谱,越吸睛,我们看得越久,算法就越倾向于给我们推送更多同类内容。
尤其当我们反复播放、或者停下来观察某个视频是不是AI做的,这种「疑惑型停留」反而成了内容推荐系统的「加分项」。
越迷惑,越有流量。
这种内容如今有了个新名字:「AI垃圾」(AI slop),意思是像垃圾一样随处可见,威胁并挤压真人创作空间。
这也带火了「如何识别AI生成内容」的短视频。
这波爆火出乎意料,上传这些视频的Jeremy Carrasco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1. 原以为「AI安全」是小众话题,结果它早已走进大众视野!
原以为只有技术圈才关心AI安全问题,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
大家真的很在乎真假内容、痛恨AI垃圾,甚至有些恐慌,渴望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实」。
2. 这是第一次用TikTok,但效果远超预期。
作为YouTube出身的内容创作者,他原本只是尝试一下TikTok,没想到居然遇到了「高质量互动群体」:
不仅有热烈评论、持续点赞,还有不少观众反复回访——甚至有记者和AI安全专家直接私信交流!
3. 他本来打算请个主持人上镜,但现在反而玩得停不下来。
其实,他一直不太习惯在镜头前露脸,原本计划是找人代拍。
但录着录着,竟然开始享受这个过程,观众的正向反馈也让我越来越有动力。
最近,AI风向变了。
过去,大众或许对AI只是「好奇」,现在却开始「警惕」和「辨别」。
我们可能正见证一个新的舆论拐点:AI内容不再是「炫技」,而是需要「识破」的对象。
参考资料:
https://x.com/AlexGrama/status/1941585890104447146
https://www.reddit.com/r/ChatGPT/comments/1ls7lqg/ai_is_quietly_taking_over_youtube_this_was_the/
https://sherwood.news/tech/ai-created-videos-are-quietly-taking-over-youtube/
https://www.cnbc.com/2025/07/02/ai-virtual-personality-youtubers-or-vtubers-are-earning-millions.html
https://x.com/markgadala/status/1952001621308686636
https://www.axios.com/2025/08/03/ai-slop-viral-videos-content-scro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