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区孟河片区曾面临 "定时发车空跑多、灵活需求响应慢" 的困境。2024 年上线的 "云公交" 系统,通过 4G/5G 物联网技术实现 "有需求才发车",运营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 80%,客流量提升 400%。
二、系统技术架构- 需求采集层
- 乘客通过小程序、预约一体机、电话热线提交出行需求,系统实时汇聚形成需求热力图
- 边缘网关支持多模态数据融合,需求识别准确率达 92%
- 智能调度层
- 动态路径规划算法整合实时路况、车辆位置,生成最优接驳方案(响应时间 < 2 分钟)
- 支持 "一人一单" 和 "多人拼单" 模式,车辆满载率从 45% 提升至 78%
- 执行反馈层
- 车载终端通过 5G 物联网卡(如FIFISIM物联的物联网APN专线卡)实时回传车辆位置,乘客可查看预计到站时间(误差 < 5 分钟)
- 建立乘客信用评价体系,异常取消率从 35% 降至 8%
- 网络覆盖革新
- 采用 5G NB-IoT 技术,基站覆盖半径从 4G 的 3 公里扩展至 15 公里,农村地区基站数量减少 60%
- 物联网卡支持跨省漫游,满足跨区域公交接驳需求
- 运营模式重构
- 试点线路日均发车班次从 12 班降至 8 班,车辆利用率提升 200%
- 驾驶员人均管理线路数从 2 条增至 5 条,人力成本降低 60%
- 服务质量跃升
- 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从 40 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
- 老年乘客电话预约占比 35%,实现适老化服务全覆盖
该系统已在常州推广至 12 条线路,计划 2025 年覆盖全市城乡公交。其成功验证三大实施要点:
- 需求预测:建立包含时间、地点、人数的三维需求模型,7 天预测准确率达 85%
- 网络优化:在信号盲区部署 LoRa 中继节点,确保 99.9% 的网络覆盖率
- 规则设计:设置弹性票价机制,高峰时段溢价 20% 引导错峰出行
随着 5G RedCap 技术商用,未来车载终端成本将从当前的 3000 元 / 台降至 1500 元 / 台,推动需求响应式公交从试点走向普惠。这种模式已被纳入江苏省 "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预计 2027 年在长三角推广至 5000 辆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