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穿戴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浪潮中,电子器件形态经历了从笨重块体、轻薄薄膜到柔性纤维的蜕变。交流电致发光(ACEL)纤维凭借其可编织、耐弯折、生物相容等特性,成为环境预警、交互显示、智能照明的理想载体。然而,三大技术瓶颈长期制约其落地应用:
色彩单一性
- 传统ACEL依赖ZnS:Cu等半导体本征发光,仅能产生单调蓝光,色域覆盖率不足75% sRGB。
- 多层涂覆工艺(如量子点包覆)需精确控制15层以上功能薄膜,良品率低于40%,无法连续化生产。
交互功能缺失
- 现有技术无法将声音信号实时转化为光信号,全球4.3亿听障人群仍依赖振动触觉等单向反馈。
- 高噪声工厂(>85dB)的声光报警系统因分立器件响应延迟(>200ms),误报率高达30%。
环境耐受不足
- 纤维器件经10次标准洗涤后亮度衰减超50%,汗水浸泡72小时失效,难以满足日常穿戴需求。
浙江理工大学胡毅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发布“荧光染料增强ACEL纤维实现全向发光与语音交互人机接口”最新成果。该团队通过共轭静电纺丝结合溶液浸涂,制备出可连续生产、多色可调、柔性耐水的纤维光源,并成功集成声传感器,实现语音识别与可视反馈。该成果为听障人群无障交流及高噪预警提供了可穿戴光显新方案。
二、创新亮点:四维技术突破重构智能纤维范式1.荧光染料光谱重构技术
物理机制突破:
在ZnS:Cu蓝光发光层(452nm)外构建染料转换层:
- FY 3G染料吸收蓝光并重发射522nm黄光,复合产生翠绿色(CIE 0.20, 0.32)
- Rh B染料重发射578nm红光,复合生成紫罗兰色(CIE 0.24, 0.19)
动态调色能力:
- 400V电压下驱动频率从1kHz升至10kHz,发光峰蓝移40nm(502nm→462nm),实现“绿→蓝”渐变效果。
2.纳米级结构工程创新
孔隙封填技术:
- 采用PDMS介电层填充ZnS:Cu/PVDF-HFP纳米纤维孔隙,将短路风险降低98%。
等离子体键合工艺:
- O₂等离子处理(120W/2min)使PDMS表面羟基化,接触角从105°锐减至14°,确保AgNWs电极均匀附着。
3.声光跨模态交互系统
三模联动架构:
- 语音识别模块:实时解析英文语句(如"Can I help you")
- 声压传感模块:量化环境噪声(精度±1dB)
- 六通道驱动系统:
- 通道1-3:红/蓝/绿三色对应高/中/低音量
- 通道4-6:可编程文字图案发光
毫秒级响应:
- 从声音采集到光信号反馈延迟<50ms,较传统系统提速4倍(Movie S5)。
4.仿生封装工艺
梯度封装技术:
- 内层PDMS(10:1基胶-固化剂)阻隔氧气,外层疏水涂层抵御汗液侵蚀,亮度衰减率降至0.12%/h。
光电性能极限测试
- 亮度调控域:5kHz驱动下,电压从200V升至700V时亮度呈指数增长(12.95→206.20 cd/m²),满足户外强光可视需求。
- 超低热耗散:连续运行300分钟,纤维表面温度稳定于14.4°C(室温14°C),热转化效率达92%。
机械强度终极挑战
- 抗弯折性:经1000次50%弯曲变形,亮度保持率97.2%,SEM显示无微裂纹(图3h)。
- 抗拉伸性:1000次拉伸循环后,封装纤维断裂强度保持260MPa(核心镀银尼龙纤维为575MPa)。
- 抗压性:500g重物反复挤压1000次,亮度仅衰减2.5%。
环境耐久性实证
- 洗涤稳定性:60°C皂液冲刷180分钟(ISO 105/C10标准),亮度保持92.3%,优于同类产品3倍。
- 湿热双85考验:85°C/85%RH环境中暴露72小时,亮度留存94.8%,突破热带地区应用瓶颈。
- 汗液腐蚀对抗:人工汗液(含烟酸、尿素、NaCl)浸泡72小时,亮度维持91.3%,满足运动医疗场景需求。
纺织集成兼容性
- 全向发光特性:垂直光纤轴方向360°亮度波动<11%,解决平面器件视角受限难题(图3g)。
- 透气性保障:ACEL织物透气率达926.27 mm/s(原始织物503.23 mm/s),透气性提升84%。
- 工艺适配性:成功实现吉祥结编织、醒狮手绣(图5b)、校徽刺绣(图5d),最小弯曲半径0.5mm。
图1:ACEL 纤维声传感视觉显示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应用
展示了基于 ACEL 纤维的声传感视觉显示系统的设计、制造与集成过程。图中包含 ACEL 纤维的制备流程示意图(涵盖共轭静电纺丝、 dielectric 层浸涂等关键步骤)、核 - 多壳结构的 ACEL 纤维结构示意图、纤维横截面的 SEM 图像与荧光显微镜图像,还呈现了将 ACEL 纤维手工绣制成 “舞狮” 图案和文字图案的示例,以及声传感器与 EL 驱动模块结合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体现了该系统在无障碍通信等领域的潜力。
图2:ACEL 纤维的荧光染料介导颜色调节特性
呈现了 ACEL 纤维的颜色调节特性。包含多色 ACEL 纤维的结构及颜色调节机制示意图,FY 3G 和 Rh B 两种荧光染料的吸收与光致发光光谱,不同颜色 ACEL 纤维的电致发光光谱,CIE 1931 色坐标图,以及 ACEL 纤维在有无颜色转换层时的荧光显微镜图像和视觉呈现效果,展示了通过荧光染料实现颜色调节的原理与效果。
图3:ACEL 纤维的光电性能与机械稳定性特征
展示了 ACEL 纤维的性能特征。包含不同驱动频率下亮度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固定电压下频率变化对应的 CIE 色坐标变化、不同频率下的发射光谱,以及 ACEL 纤维在不同电压和频率下的光学图像,还呈现了纤维工作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亮度随观察角度的变化曲线和打结状态下的图像,体现了其光电性能与机械性能。
图4:ACEL 织物的性能及多维度耐久性测试结果
呈现了 ACEL 织物的性能与耐久性测试结果。包含平纹组织结构示意图,以及耐久性测试(连续发光、弯曲、拉伸、压缩、洗涤、双 85 湿热、耐汗渍)的亮度保留率曲线,部分测试还配有织物在测试前后的状态照片,验证了 ACEL 织物在各种环境和机械应力下的稳定性。
图5:ACEL 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与交互系统中的多元应用
展示了 ACEL 纤维在智能纺织品和交互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用 ACEL 纤维编织的吉祥结(发光与非发光状态)、手工刺绣的 “舞狮” 图案、具有撞色效果的字母刺绣图案、集成纤维电池的校徽刺绣电子服装,以及声传感视觉反馈智能服装的结构框图、功能分区示意图、对不同声音强度和语音的响应效果,体现了其在文化融合和智能交互领域的应用。
四、结论与展望: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科学价值三重跃升
- 理论创新:
建立荧光染料-电致发光协同模型,攻克一维结构全向色转换难题。
- 工艺革命:
共轭静电纺丝+浸涂技术使生产效率达1.2m/min,成本降低至传统工艺30%。
- 系统集成:
首创声光电三模态交互框架,响应延迟进入毫秒级(<50ms)。
应用场景全景拓展
- 听障无障碍沟通:
实时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发光(图5h),词库可编程扩展至50种语言(Movie S6)。
- 工业安全预警:
85dB噪声触发红光警报,误报率降至5%(图5g)。
- 智能医疗监护:
咳嗽声纹识别准确率92%,为呼吸疾病提供早期视觉预警。
- 文化电子载体:
“醒狮”刺绣图案(图5b)融合非遗工艺与电子功能,开启文化传承新维度。
未来进化四重路径
- 光谱工程:
开发近红外染料(800-1000nm),拓展至血氧监测等生物医学场景。
- 能源自治:
集成纤维锌锰电池(文献55),实现72小时离网工作。
- 量产革命:
联合纺织龙头开发卷对卷产线,目标成本$0.5/m。
- 脑机接口融合:
探索EEG信号→光模式转换,为闭锁综合征患者创造沟通新通道。
文章来源:佛山微迈科技-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行业制造专家
文献来源: https://doi.org/10.1007/s42765-025-0057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