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行记:解码璧山产业革新
《思想的力量》第三季之
《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
重庆理工大学观察实践团
在 “守正创新” 的主题探索中,观察实践团走进重庆璧山区,发现了传统制造向科技创新的蝶变密码。从康佳光电的 “中国屏” 到弗迪电池的 “超充芯”,从实验室的 “黑科技” 到产业园区的 “生产线”,这场实践之旅让我们深刻理解:守正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筑牢根基;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让其真正地 “落地生根”。
01.康佳光电:可感知的技术
康佳光电显示屏讲解现场
“守正,是守住半导体显示的核心技术;创新,是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工作人员指着展厅中无缝拼接的12K 超高清显示屏说:“我们既要在‘微米级’赛道上突破国外垄断,也要用‘中国屏’讲好科技故事。”这种 “技术硬核 + 传播破圈” 的策略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生命力,在于把“高精尖”变成“可感知”。
Micro LED 手表
Micro LED 手表(上)
Micro LED芯片(下)
在康佳光电静谧的无尘车间,显微镜下Micro LED芯片跃动着微芒。工作人员介绍,其核心的巨量转移与键合技术已实现行业领先的高效与超高可靠性,成功填补了国内关键技术的空白。观察实践团领悟到:这正是“守正创新”的硬核实践——以自主研发之“正”筑牢根基,凭尖端工艺之“新”突破壁垒,为中国显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破局之力。
02.璧山区科技局:创新生态的体现
璧山区科技局副局长陈志强现场接受
重庆理工大学观察实践团采访
在重庆市璧山区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观察实践团有幸采访到璧山区科技局副局长陈志强。在交流过程中,观察实践团了解到璧山区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购买产品研发责任保险,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庆市璧山区以 “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 四大工程为抓手,30 万㎡孵化空间里,400 多个团队在成长;2294 家科技型企业、461 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肩前行,204 个研发平台日夜奔忙,正是守正创新的生动体现。
0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以产业激活科研
研究院负责人讲解
坚守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初心,激活 “沉睡” 的科研创新成果。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以 “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 模式,不断推动技术成果在璧山落地,“政策输血” 与 “创新造血” 的结合,恰是制度创新滋养技术创新的生动写照。
成品展示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中试基地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中试基地是实验室到产业园的 “转换器”。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突破 “卡脖子” 技术,更有氢燃料电池系统、零能耗光学超材料等 “硬科技” 亮相。机器轰鸣里,新材料、新装置突破试样边界,让创新从图纸跃成可量产的成果。
04.比亚迪:新能源赛道上的“守”与“破”
比亚迪负责人讲解
“守正,是守住动力电池的安全底线;创新,是用颠覆性技术重构行业标准。”
针刺实验
针刺实验现场 (上)
长刀短刀电池展示 (下)
弗迪电池车间内,电池样本和刀片电池“针刺实验”彻底刷新了观察实践团的安全认知,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守正创新”的生动诠释——以“绝对安全”为不可动摇的根基,通过结构颠覆与效能突破,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边界,为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可靠、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结语
比亚迪弗迪电池现场合影(上)
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现场合影(下)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璧山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守正创新不是口号,而是技术攻坚的勇气、制度创新的智慧、传播破圈的能力。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将带着这份观察感悟,在专业领域探索 “守正创新” 的传播路径——让科技创新的故事更有温度,让传统产业的转型更有力度,让“思想的力量” 真正转化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动能。
作者:张琪 李淼(重庆理工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