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石宣布进军无人机、意图“闯入”大疆舒适区后,双方的战火迅速蔓延至全景相机赛道。
7月31日,大疆Osmo 360 8K超旗舰画质全景相机正式亮相,2999元起售,主打8K超旗舰画质、10米防水等性能,正式与在该领域已深耕多年的影石Insta360正面对决。
然而,产品刚上市,“起雾门”风波便迅速登场。更引发影石创始人刘靖康的“神补刀”,其在祝贺大疆新产品上市之余顺势宣传自家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影石的首款无人机也将于今年8月开启公测。一个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一个是刚刚上市月余的科创板新贵,两大企业的双线“战争”看起来已经打响。
大疆首款全景相机出现明显起雾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使用大疆旗下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时,发现镜头起雾:“8k50帧录制了14-15分钟,车内架在了前挡风玻璃上,然后,然后发现它起雾了因因,我是全网第一个起雾的吗?”
对此,DJI大疆技术支持官方账号迅速回应,称Osmo 360在出厂时经过严格的起雾测试,若用户在潮湿环境(如连绵雨天高湿度环境)中打开电池仓更换过电池,可能会导致内部空气水蒸气含量过高。此时在高规格拍摄时,相机发热,碰到冷空气可能会导致镜头上出现雾气凝结。
大疆方面称,Osmo 360的镜头设计具备防雾功能,打开电池舱盖后,以高规格 8K 50 帧率录制15至20分钟,待相机升温后,内部高湿度空气通过打开的电池仓散发出去。关闭电池舱盖后,正常使用时将不会再出现起雾现象。
这一解释未能完全平息争议,部分消费者质疑:“这是严重的设计缺陷,客户不应该为此买单”;也有网友持理解态度:“这么热的天气,进出开着空调的车,起雾很正常”。
8月2日深夜,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插了一脚,在微博发文祝贺大疆新品上市,并表示:“大疆的起雾只是个例,请安心选购”。
但网友却开始解读其弦外之音:“挺含蓄的,言下之意其实就不应该出现这类问题,设计没考虑周全”。
在“力挺”同行同时,刘靖康还不忘展示影石X5的差异化优势,如可更换镜片、支持微信全景视频分享、多模态大模型剪辑能力等。更关键的是,他宣布影石X5限时降价500元至3298元,明显“贴身肉搏”大疆Osmo 360的2999元定价,火药味十足。
起雾之外,仍有槽点?
除了起雾的问题,对于大疆这款“首代”产品,网友还有不少“吐槽”。
一网友表示,大疆360相机存在严重拼接缺陷,近距离拍摄会导致画面严重畸变。事后联系客服才告知需保持75cm以上距离,售前未明确提示。
DJI大疆技术支持官方账号又给出解释称:“全景相机都存在‘拼接安全距离’这一概念。这是因为全景相机的两个镜头在空间上存在视差,就像人的左右眼看到的物体画面会有所不同。当物体距离太近时(就像物体贴着鼻子看会有重影),两个镜头拍摄的画面差异过大,就会产生拼接缝。”
但上述网友进一步表示:“通过多次测试发现,只要场景复杂,例如物品太多、人物移动等,不论远近都有拼接痕迹。”
此外,还有用户指出其他不足:不可拆卸镜头影响维护、更换难度大;设备握持不佳、容易误触;长时间使用易发热;缺乏云存储功能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一般的运动相机,全景相机所拍摄的素材在完成拍摄后,需要借助软件进行缝合处理才可以生成,所以其配套软件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飞瞰财金小编发现,大疆的软件功能也成为用户吐槽的“重灾区”。
相互“抄家”
两大巨头的跨界博弈
就在大疆发布Osmo 360前五天,影石于7月28日官宣进军无人机市场,推出“影翎Antigravity”品牌,并计划发布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刘靖康透露,进军无人机是五年前的决策:“预想过这个行动会刺激大疆做全景相机‘抄家’”。他尊重大疆为“贴着物理规律做决策”的企业,更以马拉松比喻竞争:“领跑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
影石是全球全景相机市场的头部玩家,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67%,营收超55亿元;而大疆是无人机行业绝对霸主,全球市占率超70%,2024年营收破800亿元。
双方在各自领域几乎占据垄断地位,却又不约而同地向对方“老本行”渗透,刘靖康曾发布朋友圈称“做无人机的起心动念主要是有市场增量空间”。
刘靖康曾预计,在全景相机主战场上与大疆正面交锋,可能会有几种结果,“最好的情况是,能力提升,市场总量扩大,我们自己的销量、毛利、收入、利润等商业指标都增长。次一级的情况是,销量还在升,但毛利下降,总营收和利润仍增长。更差的情况是,公司的一些主要商业指标都会在一定阶段内下降。”
增长焦虑迫使影石必须突破边界,而大疆也需要全景设备完善“天地一体”影像生态。对于消费者而言,巨头互搏或许意味着更优的产品与价格,有网友直言:“双方应该互相学习”。
飞瞰财金
穿透商业迷雾,解读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