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文本抽取(如结构化信息提取、关键字段识别、文档理解等)任务中,大模型基座的选型直接影响效果上限与落地成本。
一、核心选型维度
维度
关键考量点
任务复杂度
简单文本解析(如表格提取)vs. 复杂语义理解(如合同条款分析)
多模态需求
是否需要处理扫描件、PDF图文混排、手写体等非结构化数据
语言支持
中文优先(如ERNIE)、多语言(如mT5)vs. 垂直领域(如金融/医疗专用模型)
计算资源
云端大模型(GPT-4)vs. 本地化轻量模型(BERT-tiny)
实时性要求
流式处理(如LLaMA-2-7B)vs. 批量处理(如GPT-4 32K上下文)
数据隐私
是否需要私有化部署或联邦学习支持
二、选型决策依据
1、是否需要处理图片/PDF;
2、是否需要深度语义理解;
3、领域是否垂直;
4、是否需要低成本。
三、优化策略
- 混合架构设计
- 用轻量模型(如LayoutLM)做初筛,大模型(GPT-4)做精调,平衡成本与效果。
- 示例:先通过PaddleOCR定位发票金额区域,再用ERNIE解析数字语义。
- Prompt工程
- 结构化输出要求(如JSON Schema),减少后处理成本:
- 数据增强
- 合成数据训练:使用SynthText生成带噪声的文本图像,提升模型鲁棒性。
- 领域适配
- 通用模型 + LoRA微调:基于LLaMA-3用行业语料(如裁判文书)微调法律实体识别头。
四、典型场景方案
场景
性能指标(参考)
金融合同关键条款抽取
F1=0.92(字段级)
医疗报告结构化
敏感字段召回率>95%
快递面单识别
准确率98%(单字段)
跨文档知识聚合
检索相关度TOP3@0.88
五、未来方向
- 小模型蒸馏大模型能力
- 使用DistilBERT框架压缩GPT-4的文本理解能力,实现本地部署。
- 动态上下文窗口
- 类似Infini-Transformer的技术,处理超长文档时不丢失关键信息。
- AI-Agent协作
- 大模型生成抽取规则,传统NLP模型(Spacy)执行,提升可解释性。
选择大模型基座时,需权衡任务精度、响应速度、预算和合规要求。建议通过AB测试对比不同方案在业务数据集上的ROI(如准确率 vs. 单次调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