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山西首台自主研发的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功下线,标志着氢能产业已经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近年来,山西省氢燃料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据了解,这台刚下线的165kW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系统可实现在-30℃的严寒中稳定续航400公里以上,将为重卡、矿山等领域提供强劲的绿色动力。
1、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功研发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首台自主研发的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是由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朔州文景能源)与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氢能源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
朔州文景能源是由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和上海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氢能高科技合资公司,亦是首家入驻“晋创谷·朔州”的高科技氢能合资企业。该公司主营业务是以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产品储能服务以及加氢站的运营管理,立志成为山西省的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1日,“晋创谷·朔州”正式揭牌,立足朔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领域,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朔州文景能源便是首家入驻“晋创谷·朔州”的高科技氢能合资企业。
朔州文景能源董事长蔡俊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年产5000台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也已经成功入选为山西省2025年重点工程项目,其中一期年产500台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示范项目自今年2月份启动建设以来,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现已完成施工装修并正式投产。”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朔州文景能源的产品矩阵将全面覆盖重卡、公交、MPV等领域,让“朔州氢芯”驱动车轮丈量从矿山到高铁站的每一公里。
在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功下线之际,平鲁区同步启动加氢站建设。
8月1日,朔州文景能源举行朔州文景氢燃料发动机整车配套项目集中签约,同时还携三一重卡、创维汽车、舜华新能源等6家公司部署氢气提纯和加氢站建设业务,还进行氢气提纯和加氢站建设启动会。
此次签约的6个项目覆盖公交客运、物流运输、重型卡车等多元应用场景,将推动氢能从生产端向终端应用延伸。
2、氢燃料电池赋能朔州
山西发展氢能产业优势明显。据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氢气产量占全国的7%,约255.5万吨,制氢成本低至8-10元/kg。尤其在中重型车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山西重卡保有量约45万台,过境重卡约70万台,具备较大替代潜力。预计到2030年朔州文景相关产品在山西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50亿元。
朔州地处晋陕蒙交界处煤炭“金三角”核心地带,布局氢能产业可辐射山西、内蒙、陕西等中西部地区。
2023年,《朔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次把氢能列为碳达峰三大路径之一,提出制氢端:风光电解水制氢+煤化工副产氢提纯“双轮驱动”;基础设施:高速及国省干道沿线优先布站,2025年前建成满足千辆级燃料电池车运行的加氢网络;应用场景:氢能重卡、500km续航客车、市政车辆同步示范。
不仅如此,朔州市将氢能纳入《新型储能全产业链规划》,明确在平鲁区打造“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202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与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成立氢能源创新联合实验室,仅用8个月就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系统首台套设备成功落地。
此次165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下线,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领域实现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跃。
未来,朔州平鲁区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制、加、储、运、用”五大核心环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致力于构建涵盖制氢、用氢以及氢气提纯、燃料电池应用、电解槽应用的“两横三纵”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实现“新能源+新产业”深度融合,为资源型地区实现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多元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平鲁区委副书记李斌表示,平鲁区作为能源大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能源基地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