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写作工具逐渐成为一些留学生完成学术作业的“捷径”。然而,这种看似便利的方式却暗藏巨大风险。2025年7月,英国某知名大学宣布撤销一名中国留学生的硕士学位,原因是其毕业论文被查出使用AI工具生成。这一事件在留学圈引发轩然大波,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学术诚信的边界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在海外高校向来是“零容忍”的红线。从搜索结果中披露的案例来看,使用AI写作被认定为学术不端的情况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在2024年就处理了多起类似事件,校方明确表示:“无论是直接复制粘贴,还是通过AI工具生成内容,只要未经适当标注,都属于剽窃行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更是开发了专门的AI检测系统,对每份提交的论文进行筛查。
那么,究竟哪些行为会被认定为“AI写作”呢?根据多所高校公布的学术规范,以下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首先是直接使用ChatGPT等工具生成大段文字而不加标注;其次是对AI生成内容进行简单改写后冒充原创;再者是使用AI工具完成本该由自己完成的分析和论证过程。更隐蔽的一种情况是,用AI辅助生成论文框架或提供写作思路,这在某些严格的高校同样可能被认定为学术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