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天内,我国连续两次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7月30日,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一飞冲天,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送上太空。
紧接着8月4日18时21分,在二号工位,长征十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把9颗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也是中国星网“国网(GW)星座”第七批次组网星,中国星网的GW星座总共规划了12992颗卫星,分成GW-A59和GW-A2两个子星座,分别部署在500公里以下极低轨道和1145公里近地轨道。
从2024年12月首发,到2025年多次连续发射,现在累计在轨业务星已经有57颗啦。
这两次发射间隔仅仅5天,首次验证了海南发射场双工位高密度发射能力。
海南发射场从设计阶段就瞄准高频次发射目标。
通过优化供气管路、控制系统,实现快速切换。一号工位发射完,2-3天就能切换到二号工位。这次5天内双工位连续发射,攻克了推进剂管路清洗,像液氢残留处理,还有状态转换等难题。
而且,未来这里还要再建两个新工位,形成“两期四工位”格局,满足更高频次、低成本的发射需求。
同时,长征系列火箭也迎来了第587次飞行成功。
长征十二号火箭是我国现役最强单芯级火箭,近地轨道运力≥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6吨。采用复合材料多星适配器,箭体减重5%-10%,还针对海南高温高湿环境,改进了空调系统与整流罩温控措施。
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进入“高频发射+规模化制造”新阶段。
未来,随着星座组网加速,发射成本降低,像全球6G覆盖、偏远地区通信这些卫星互联网应用很快就能落地。
探索太空,记得带上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是专门针对航天员的特殊需求研发,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快速为航天员补充因紧张和高负荷生理活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保证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帮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推荐阅读:海南发射场双工位成型,长八甲火箭再传捷报,空间站高能食品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