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智慧鸡场开启了忙碌的生产节奏,点亮温暖的灯光,蛋鸡“咕咕”的叫声混着机器运转的轻响,透着热闹劲儿。
抚州富鑫实业有限公司这个智慧鸡场位于江西抚州临川区罗针镇,董事长邓卫兵完成消毒后步入7号鸡舍,四层叠式鸡笼里的4.86万只蛋鸡在智能环境控制的30℃恒温空间内有序采食。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鸡舍,完全颠覆了传统鸡舍“脏乱差”的印象:智能牧场系统精准调节温湿度,清粪带定时运转保持洁净,轨道式自动喂料机精准推送科学配比的营养餐,中央集蛋线将一枚枚新鲜的鸡蛋自动输送至分拣中心。
谁能想到,这个年供应上亿枚鸡蛋的现代化基地,背后藏着邓卫兵20多年的创业波折。200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回到家乡,看中了蛋鸡养殖的前景,扎进了这个行当。
当时是粗放式养殖,鸡舍简陋,喂的饲料也是凭经验配。一场鸡瘟下来,鸡群成片倒下。他夜里守在鸡舍,看着病恹恹的鸡,心揪成了一团。
正是粗放式养殖的种种不足,让邓卫兵下决心升级改造鸡场。2015年至今,他投资了4000多万元,建起了智能牧场平台系统。从自动喂料、环境控制到疫病监测,设备换了一茬又一茬,传统鸡舍变成了智慧鸡舍,精准的调控让产蛋率稳定在97%。
“这套智能牧场系统,部署了几十个传感器,上百个摄像头,鸡舍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实时回传。系统自动调节风机、水帘,确保鸡群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产蛋率和蛋品质量显著提升。”公司技术总监邓凯鑫介绍。
智慧化改造也带来了惊人效益:80亩鸡舍住着38万只蛋鸡、30万只青年鸡,却只需4名饲养员就能照顾“吃喝拉撒”,人力成本节省了70%。站在中央控制室的监控墙前,邓卫兵轻点屏幕,各种数据跃然眼前。
这份品质很快得到市场的回应。“现在我们的蛋每天产多少,供销商就要多少。”邓卫兵说,“接下来,我们要集中力量提速推进总投资1.16亿元的二期项目建设,在龙溪镇新建一座存栏100万羽的现代化智能养鸡场,投产后预计年产蛋量可达2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
这份红利也惠及了周边村民。今年62岁浒溪村村民杨青梅非常满意:“周边很多人都在这里干活,做事很轻松,又近又能赚到钱。”
智慧鸡场不仅带来每亩380元的地租,17名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更催生出1公里运输公路及桥梁等配套基础设施。目前,养鸡场每日产蛋量达33万枚,二期建设也在热火朝天地推进。
“我们镇政府将积极总结经验,引导更多农户和合作社拥抱智能化,让科技真正成为强农富农的‘金钥匙’。”罗针镇党委副书记林昕说。 (本报记者刘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