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培”模式,打造长三角硬核科技赛事的新标杆。日前,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成长组初赛——生物医药专场成功举行。本场初赛汇聚35个生物医药科创项目,聚焦AI医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学、仿生医用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团队同台竞技,展现了当前产业中最尖端的技术成果与最具潜力的商业构想。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主任岑岺指出,为进一步提升大赛影响力,对标行业需求,协调推动各领域科创的发展,复旦管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科创加速赋能生态,涵盖商业认知加速、投融资加速、产业化加速和企业服务四大板块。依托学校丰富的资源和系统的领导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科创企业生命周期提供支持。同时通过200多家优秀的投资机构和强大的校友企业资源,为科创企业解决根本需求并助力向上发展。
参赛选手郭志刚来自南京一家生物创新药企业,怀揣“为老百姓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的优质细胞治疗药物”的愿景参与大赛。他表示:“科创大赛不仅拓展了我的科研思路,更让我深入理解了投资人和产业专家在技术应用与产业落地方面的视角。”郭志刚相信,在政策、资本和技术等多方推动下,医药行业的“春天”日益临近,但他也强调,科研专注与企业稳健运营始终是根本,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突破。
复旦管院科创加速中心助理主任刘晨主持“圆桌论坛”环节,与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战略副总裁、复旦科创企业家营一期校友张宏伟,上海迈动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复旦科创企业家营三期校友李鹏,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产业顾问唐凯,共同探讨如何解锁生命健康企业的增长密码。
张宏伟认为,在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数字赋能,即数据科学的进步,推动了药物研发质量标准的提升,增强了国际认可度。同时,中国医药的全球化也将更加深入且可持续,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比如AI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等,将帮助企业不断完善产品研发体系,推动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李鹏表示,国家在医疗器械上大量高瞻远瞩的标准和法规建设,加速推进了领域的发展与创新。从基础的医疗器械到三类高端医疗器械,这些产品在全国的普及程度不断上升。但对新的产品应用和开发,以及临床教育的需求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的15-20年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在研发生产、许可证授权、临床教育和政府政策引导等多个方面迎来质的飞跃。
唐凯从政府的角度,阐述了新一代产业发展中的要点。他指出,面对创新型企业,政府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创新性、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团队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会将项目放入整个行业中,衡量其性价比与颠覆性,综合考虑最终落地的可能性。
刘晨做“圆桌对话”总结,他表示:“无论是生物药还是创新医疗器械,在生态协同体系下,通过政府、市场、技术等多方力量的紧密协同,正在形成一个加速器,推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他进一步探讨了科创企业中“做科研”与“做企业”之间的区别,强调在商业管理中系统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在企业各方面中的应用价值。
比赛现场,皓元医药集团副总裁、首席商务官彭立军,上海维申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国志,上海科创银行苏州分行行长陈皓月,恒驭生物总经理朱向莹,深圳前海勤智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张魏,海南经济特区凯乘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办公室总经理段松伟,弘晖基金副董事郝宇晴,比邻星创投董事张羽钦,兴证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业务部医疗健康行业中心负责人叶苏共同作为大咖评委出席,以公正、严谨的评判和专业、具体的分享为比赛团队和社会各界带来更多启发与思考。
原标题:《行业春至、创新崛起,这场大赛将全周期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栏目编辑:金志刚 题图采访对象提供 采访对象提供
作者:新民晚报 张钰芸